前辈,您好!
2021-08-25 18:02:00
前辈,您好!
宿迁市广播电视总台 彭静
今年的6月28号,中共中央隆重举行“两优一先”表彰大会。咱们宿迁的泗洪县上塘镇垫湖村党委就被表彰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而像这样的“高光时刻”,对上塘垫湖来说,并不是第一次!
《春到上塘》!40多年前,这个上塘垫湖,这个普普通通的中国村庄就以“全国农村大包干改革发源地”的角色,在《人民日报》C位出道!
“不久前,我们来到了上塘镇,街面上熙熙攘攘,集市贸易非常活跃,出售的农副产品品种繁多。我们走村串户,只见地里场头,到处晒着山芋干、玉米、豆子。”
这是1981年,周昭先、王孔诚两位新华社记者在经历半个多月的基层调研后,在《春到上塘》新闻稿,写下的一段话!
这篇举足轻重的新闻消息,报道的正是“曾靠国家救济粮糊口”的上塘镇垫湖村,从1978年起,偷偷进行3年的“分田到户”后,家家户户“粮满地、谷满仓,贸易繁荣”的发展变化。
而这样的基层改革创新,在当时是不符合政策要求的,分田到户后村民们既喜获丰收、又提心吊胆。而上塘巨变,既引起了轰动艳羡,也遭到了质疑争议。众说纷纭中,两位新闻前辈,却敏锐洞见了这个中国乡村的“敢为人先”!
周昭先和王孔诚两位记者,一头扎进了“垫湖村第五生产大队”,跑遍了25户村民家,采访了172位农民,做了160多页采访笔记,写下了《春到上塘》这篇载入中国改革开放史的新闻报道。
从江苏农村改革第一村,到全国文明村、省生态村、省康居示范村;40多年来,改革创新的精神,始终激励着上塘人摆脱贫困、实现小康。如今上塘镇绿色田野上,风电伫立,绿色能源汩汩流淌,千亩碧根果、千亩荷塘和乡镇工厂让上塘镇经济总量翻番,美丽村庄里,热闹的戏台、温馨的农房,校园的朗朗读书声,我们足以看见宿迁的“小康模样”。
春到上塘的改革传奇,也振奋着敢试敢闯的宿迁人啃下了“江苏脱贫”的“硬骨头”。十三五,江苏6个连片贫困地区,3个在宿迁:西南岗、成子湖、涟沭结合部3大连片贫困地区,涉及17个乡镇,193个村庄,省定经济薄弱村就有62个。省委、省人大、省政府分别牵头帮扶3大片区,对口支援单位倾力相助、宿迁干群务实苦干,到2019年底,宿迁低收入人口全部脱贫,省定经济薄弱村全部达标摘帽,在全省率先实现了脱贫攻坚任务。
今年的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庄严宣告: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
而这一天,我再次来到了上塘镇垫湖村采访。村民们欢欣鼓舞,诉说着自己的奋斗、骄傲和自豪。在春到上塘纪念馆,上塘人民把两位新闻前辈,采访大包干改革发起人苏道永的场景,做成了雕像,周昭先坐在长条板凳上与农民攀谈,王孔诚手拿笔记本站着做记录。为记者塑像!以最高的敬意,致敬一次采访、一条报道。今年80多岁的苏老和我说:“两位记者是上塘人民的大恩人,值得我们永远怀念、铭记。”
这是百姓,对记者的“最高褒奖”!正是他们实事求是、深入实际、敢讲真话的作风,让他们写出了字字千钧的报道,也赢得了人民的信任!
工作9年,我采访过宿迁100多个村子的脱贫和小康故事。今天宿迁,从经济发达地区的落后地区,跃身全国百强城市;宿迁人民的小康生活,也成为中国经济发达地区更高水平脱贫的样板!如今,我们以新闻记者的身份,继续奔走和纪录着“谱写改革创新新传奇”的宿迁,我们唯有用行动践行“四力”,才是对前辈最真的敬意,对时代最好的回答!
前辈,您好!现在,有我!
今年的6月28号,中共中央隆重举行“两优一先”表彰大会。咱们宿迁的泗洪县上塘镇垫湖村党委就被表彰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而像这样的“高光时刻”,对上塘垫湖来说,并不是第一次!
今年的6月28号,中共中央隆重举行“两优一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