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日报社吴燕翎《穿越百年,聆听历史深处的“红色回响”》
2021-08-20 08:22:00  

穿越百年,聆听历史深处的“红色回响”

常州日报社 吴燕翎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媒体同仁:

大家好!

很荣幸,今年能站上“好记者讲好故事”的演讲台,我是来自常州日报社区域融媒中心的吴燕翎,今天要演讲的题目是《穿越百年,聆听历史深处的“红色回响”》。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胸怀着信念、嘱托和梦想,在上海石库门的旭日里、在嘉兴南湖的碧波中毅然起航。

从此以后,社会主义的火种就在东方点燃,曾经困顿无望的中国有了新的方向!

一寸山河一寸血。我们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留下了百年历史的红色印记。今年《常州日报》在头版开设“百年·百地——‘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追寻红色印记”专栏。从3月15日开始,以深度报道聚焦全市100余处革命胜地、红色足迹及各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穿插回忆革命历史的同时,展示百年变迁展望美好未来;在体现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革命精神的同时,精心描绘革命斗争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在歌颂共产党人的奋斗和牺牲精神的同时,着力呈现当年革命和奋斗的目标,再现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特别是十八大以来贯彻新发展理念的伟大变化。

我是土生土长的常州人,从小聆听着“常州三杰”的故事,但竟不知在我所生活的城市,还遍布着那么多值得铭记的红色基因。

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百年百地”栏目也是对记者践行“四力”的一次锻炼。红色历史从书中来,红色精神在一次次的寻访中赓续。于是,我和同事们,循着革命先辈的足迹,走进波澜壮阔的历史,聆听历史深处的“红色回响”。

通过翻阅史料,我选择的第一站,是一个在百年风雨中依旧矗立茶馆——同福茶楼,位于常州市新北区西夏墅河西老街西栅门1号。抚触着老旧的门板,我在想,百年前这里到底发生过怎样慷慨激昂的故事?透过木门的缝隙,时间仿佛一下子穿越回到1926年8月,新北区第一个中国共产党组织——中共西夏墅支部就在这里诞生,这也是常州地区最早成立的中共组织三个支部之一。

西夏墅支部是这一时期战斗烽火最旺的地方。从成立至抗美援朝胜利,有明确文献记载的烈士有131位。在组织发动农民的斗争中,恽氏兄弟是关键力量。

同福茶楼的北面,如今的一座3层小楼,就是恽氏兄弟出生的地方。88岁的后人金红英老人,依旧生活在这里。

金红英说,恽家有三兄弟,都参加过革命,其中恽雨棠和恽玉棠还是烈士。当年,恽雨棠经常在同福茶楼开展理论宣讲,成为革命队伍里的信仰力量。

从老人的口中,我还听到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革命夫妻恽雨棠、李文慷慨并肩赴刑场,龙华塔下书壮志的故事。

“咣、咣、咣……”那是1931年的2月7日,天色渐明,恽雨棠拖着沉重的脚镣,迈开坚定的步伐,妻子李文则紧紧地依偎着丈夫,手挽着手,向晨色中的龙华塔前行。当时年仅21岁的李文,腹中还有一个待出生的小生命。敌人明知道,还是将她和恽雨棠一起推上了刑场。漆黑的刑场,白白的雪地,殷红的鲜血,见证着一对革命夫妻的光辉精神!

在常州,我们寻访到了李文烈士的后人李文涛。他对姑婆李文的认知,大多来自于爷爷李一生前的回忆。两个志同道合的年轻人在那个特殊年代相识相爱,并为革命事业奉献了宝贵的青春年华。

“姑婆离开家乡时还是一个稚嫩的少女,谁能想到她年仅21岁就血洒龙华啊!”时过境迁,山海相隔,他们的家人,依旧在常州这片土地,纪念和缅怀他们。当年,夫妻俩为了革命事业,把仍在襁褓中的女儿送进了育婴堂,后人虽多番寻找,却始终无果而返。

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人民永远铭记。“百年·百地”的寻访,让我们年轻一代也看到了常州这座城市大浪淘沙、群英荟萃的图谱。中国的苦难史、抗争史、改革史、开放史,浓缩在这座城的街道、里弄、江畔、船舶……

当已经两鬓斑白的秦荣明坐在我们面前,百万雄师过大江的伟大历史壮举让我们又一次感受到了革命先辈的英雄气慨。他的父亲,就是那位战功赫赫的“船老大”秦长贵。

“渡江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8月在参观渡江战役纪念馆时发出的感慨。渡江战役中,“特等功臣”秦长贵带领22名船工,驾驶着他的“渡江一号”木船,往返渡江43个航次,运送解放军三四千人、战马180匹。期间,还与大风大浪英勇搏斗,救起了一条载有70多名解放军的大船。

秦长贵为渡江战役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渡江战役中的一次激战——潘墅战斗则成为了正式打响解放常州城的第一枪。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浴血奋战,换来了1949年4月23日的常州解放。

潘墅战斗中,瞿钦民、潘增祥、王太山、石太成等40多名解放军指战员牺牲。解放后,人民政府在烈士的葬身之地建了一座纪念碑。如今的新北区革命烈士纪念碑,就是潘墅战斗烈士纪念碑移建之碑。

百川入海、星火燎原。一代人的人觉醒,唤醒了一个民族;一代代人的传承,又将红色故事赓续出新的脚本。这是闪耀着光荣和梦想的百年,也是充满奋斗和牺牲的百年。

参与“百年·百地”,我们通过讲好常州红色故事,用细节打动读者,通过“百年·百地”的发展和变化以及对未来蓝图的勾画,让读者感受我市“十四五”开局起步的势头,感受到蓬勃向上的氛围,激发勇攀高峰的昂扬斗志。

山河岁月不会忘却,中国共产党以萤火之光,照亮漆黑的夜,点燃民族的魂。正如“常州三杰”之一恽代英所说:我身上的磷,仅能做四盒洋火。我愿我的磷发出更多的热和光,我希望他燃烧起来,烧掉过老的中国,诞生一个新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