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奖江苏参评候选作品差错审核情况简报
2020-09-17 14:18:00  

锤炼笔力从规范表达开始

——中国新闻奖江苏参评候选作品差错审核情况简报

陈正仁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19年度全省好新闻评选被迫延迟近一个月。评选结果出炉后,省记协依照上一年度做法,立即组织专家对拟推荐参评2019年度中国新闻奖暨江苏新闻奖的候选作品进行差错审核。今年拟推荐参评这两大奖项的作品分网络新闻、融媒体新闻和报纸新闻(含新闻论文)三大类,共37件。经审核,纸媒作品的差错率略低于往年。但是,对照《中国新闻奖评选办法》,其中所列出的将被限制获奖等级的10余种差错,在此次审核中均被发现,有的甚至还反复出现。尤其是其中一些并非“无知”造成的差错,实在令人为之惋惜。

作为审核组成员,本人受省记协委托,特将此次审核中发现的一些比较典型的差错以及值得注意的问题梳理出来,呈现于此,供大家批评指正、借鉴参考。

(一)不可忽略的标点符号问题

我们已注意到,中国新闻奖新的评选办法,并未明确将标点符号差错列为限制获奖等级的相关评审要求。这是否意味着标点符号差错就不算差错了呢?我们认为,从严格执行国家语言文字标准这项使命、任务上说,谁、哪个机构都不能对此给予明确肯定的回答。中国新闻奖评审委员会更不例外。何况,像标点符号使用不当致生歧义或影响准确领会的情况,整段文字一逗到底或整篇文章频繁用错标点符号,已有碍顺畅阅读的情况,这些还能不算差错吗?

1.【例】学生在全日制学校同时接受文化教育和专业排球训练,学习打球两不误。

【析】尽管有前半句的铺垫,但“学习”与“打球”之间的顿号仍不能省去。否则,一入眼仍会有歧义。

2.【例】“长江病了”,那时的十里造船带,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把脉长江这句话的一个缩影。

【析】逗号用错了。“长江病了”是习总书记的一句话。此处只能用句号或感叹号,而且要放在引号内。

3.【例】“他们在人生暮年,最大的心愿就是回到故乡去走一走、看一下”。

【析】顿号使用不当。两个并列关系的词组,中间一般用顿号来表示。但“走一走”与“看一下”并不是两相对应的词组,不存在并列关系。所以,其中间不能用顿号,应该用逗号。而且,句末的句号也应放在引号内。

4.【例】既要物质文明又要精神文明,既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析】引号使用显得累赘、多余。尤其是将“两手抓”引起来就很突兀。其实,这没有必要。如果要用引号起强调作用,那也要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同引一处引号内。“口袋”和“脑袋”并无特别含义,也没有必要用引号。

5.【例】常熟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市生猪年消费量约78万头,按照省里下给苏南地区2022年实现30%的自给率,缺口还有20%,正通过南北挂钩和对口帮扶建设养猪场,前段时间和宁夏签了养猪协议,接下来又将和泗洪签“保供协议”。

【析】整段文字中实际上的主语已更换多次,但却一逗到底,让人阅读起来感觉很别扭。这样的逗号滥用,也导致这段文字出现另外一个毛病——语句杂糅。

(二)应竭力攻克的“习惯性”差错

审核中我们发现,包括网络媒体在内,出现频率比较高的差错就是丢字漏字、用词重复、省略不当、指代不明、用词不当、自相矛盾、不合逻辑、时态错乱,生造词语、表述失实、过度夸张、语句杂糅等。追根溯源,这些差错似乎都有一个共性特征,那就是“习惯性”致病。这些“习惯”,就包括思维与表达的口语化定式,也即话从口出,不加思索、不再推敲的习惯;写作、编辑、校对等各环节以时效为先的操作观念,以及受时下新媒体的影响而在文字表达上不再精研细磨的惰性习惯。来看看下面的例子。

丢字漏字

1.【例】“俺们都懂法,也知道现在国家都讲环保,所以今年市里搞整治,一视同仁全停,大家伙也都认了。

【析】丢了个“儿”字。"大家伙”与“大家伙儿”是两个相去甚远的概念。

2.【例】各广播频率也陆续推出70周年爱国主题系列活动,有江苏新闻广播推出“青年演说家”主题演讲赛,江苏音乐广播推出“致敬经典”演唱会等。

【析】两个“推出”后面均漏了“的”字。没有“的”字,句子就不通了。

用词重复

1.【例】每次回常州,周纯娟都会去探望以前真儒护校的老师孙静霞。她的老师孙静霞,是江苏省获得南丁格尔奖的第一人。

【析】两处“老师”重复了。后面的“她的老师”应删去。

2.【例】伫立浦口区桥林街道东部的东龙山上,却能感到丝丝凉风,向西眺望,远看天际水天一色,近观江湾草木葱茏。

【析】用词重复、矛盾。“向西眺望”与“近观江湾”有矛盾,而与“远看天际”又是语义重复了。此句中“向西眺望”可删去,换成“此刻”。

3.【例】十路记者兵分十路,分赴全国最能代表各行业变化发展的采访点,采访70年重大事件中的亲历者等。

【析】很低级的用词重复。“十路记者兵分十路”,“兵分”后又是“分赴”,这正是不加思索式的习惯性表达而致病的典型。其错误虽然不可思议,但细究之下也属必然。

省略不当

1.【例】“为了保护比大熊猫还要珍贵的江豚,一切都值得。”市公建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析】专有名词缩略不当。“市公建中心”在上下文中均无全称交待,令人费解。

2.【例】传播新思想,不仅要有理性的分析、通俗的解读,更要通过报道实践中的典型,彰显新思想的真理力量。

【析】专有名词缩略不当。此句中的“新思想”,联系文中叙述,应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简称,但文中并无明确交待。同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否可以直接简称为新思想,似也值得商榷。

指代不明

1.【例】2014年以来,我市拆除搬迁了长江三桥至二桥段所有生产性码头,并投放苗种超过3亿尾,增加江豚的食物来源。

【析】指代不明。此处的“苗种”究竟为何,颇费猜解。根据后半句的意思,可能指的是鱼苗种。

2.【例】回到常州的第一天晚上,她接到了公安局拍来的电报,说她的很多证件被丢在了虹桥机场。

【析】“公安局”指代不明。根据文中拍电报的细节和虹桥机场的交待可知,这里指的是上海市(或某区)公安局。

3.【例】经济“赤卷”成色十足,富民“橘卷”温暖人心,环境“绿卷”婀娜多姿,文明“紫卷”瑰丽灿烂,“强富美高”多彩答卷生机盎然。

【析】“赤卷”“橘卷”“绿卷”“紫卷”指代不明,概念不清。同时,这样的表述也显得生硬、牵强。

自相矛盾

1.【例】2018年常福街道开了1315次会议,从上级收到的文件有7406件,平均每天近30件……

【析】数据引用自相矛盾。如果以每年365天计算的话,那么平均每天收到的文件应是20.29件,而不是“近30件”。

2.【例】(前文)市民刘枫从“双汇冷鲜肉”柜台买了一斤五花肉,付了28元。(后文)记者走进南京嘉陵江东街上的“云厨一站”,猪前腿、五花肉、排骨都在60元/公斤以上,一公斤前腿肉卖到80多元。

【析】数量单位前后不统一。这里的“斤”应换算后改为“公斤”。

3.【例】今年9岁的陈祥涛是升旗手,他告诉记者,能够亲手升起五星红旗,心里感到很光荣。“我从小就想做一名升旗手,因为爸爸妈妈说升旗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所以我也想做一个光荣的人。”陈翔涛说。

【析】人名使用前后不一致。陈祥涛与陈翔涛,哪一个是正确的?不得而知。

用词不当

1.【例】设计精美,富于互动。

【析】用词搭配不当。“富于互动”不通,可改为“互动感强”。

2.【例】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发表后,越来越多的台商来常州发展事业,并且定居。

【析】用词不当。“邓小平南巡讲话”是不规范的口语表述,正式的提法应是“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

3.【例】“拿到一张单子后,我就马上去香港,朋友带我去签证。”

【析】用词原则性错误。两岸人员往来办的是签注而非国与国之间的签证。“朋友带我去签证”应改为“朋友带我去办签注”。

4.【例】李永刚认为,考核是必要的,但也不能把基层的中心都放在考核上。

【析】用词错误。“中心”应是“重心”。

5.【例】战士们常年累月吃的主要是罐头、压缩饼干,喝的是冰冷刺骨的雪水。

【析】词语搭配不当。“冰冷刺骨”形容的是体感,与“喝”的口感不搭配。“刺骨”一词可删除。

6.【例】天路筑梦十年,168名筑路官兵为此献出了宝贵而年轻的生命。

【析】词序颠倒。“宝贵而年轻”这一递进关系不能成立,应该是“年轻而宝贵”。或者改成并列关系,表述为“年轻、宝贵的生命”。 逻辑不符

7.【例】“女排精神,体现在我们身上就是扎扎实实地训练,从练排球第一天起,没人教过我们去放弃,这已经刻在骨子里了。”奥运冠军张常宁在场边对记者说。

【析】事理不合逻辑。“没人教过我们去放弃”,这样的表述太随意,有背常理。就新闻写作来说,口语表达是一回事,形成文字又是另一回事。如何忠实而又有效地传达采访对象的真正意思,的确需要动点心思的。

8.【例】本报讯 昨天上午,常州辟谣联盟对“给黑人留学生发补贴”抖音视频进行辟谣,证实其真相是一企业发工资。

【析】叙述先入为主,直接定性事件为“谣言”,不符合认知逻辑。此条消息的导语可改为:昨天上午,常州辟谣联盟就“给黑人留学生发补贴”抖音视频进行调查,证实其真相是一企业在发工资。 时态错乱

9.【例】每份GDR(代表10股A股股票)发行价20.5美元,若全额行使超额配售权,募集资金总额可达到16.92亿美元,创造英国乃至欧洲资本市场的多项融资纪录。

【析】时态错误。其陈述的并非是眼前的事实,而是预计的未来。“创造”一词之前应加上“这将”二字。

10.【例】如果把“2017”改为“2014”,我们有更多感怀、更多咏叹。

【析】时态不贴合。设想只是设想,并非现实情境。“有”应改为“会有”。

生造词语

1.【例】从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到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从“两聚一高”到“六个高质量”,一棒接力一棒,勤励不止奋进不息……

【析】“勤励不止”系生造词,可改为“勤勉不止”。

表述失实

1.【例】“现在1000公里范围内很难再找到猪肉供应,我们已经放眼1500公里去‘找猪’。”这位负责人说。

【析】表述太过夸张。联系前文有“前段时间和宁夏签了养猪协议,接下来又将和泗洪签‘保供协议’”的交待,可以判断,“1000公里内难找猪肉供应”是失实的。

2.【例】人才落户的门槛越降越低,而面向普通劳动者的积分落户门槛高、指标少,以致在极个别城市,解决全部农业转移人口落户要花上千年。

【析】表述的事实缺乏根据。“要花上千年”没有出处交待,令人难以置信。

3.【例】精美的日历设计契合了当下年轻人的审美心理,也让更多网民感受到新中国70年的成就和发展,让爱国主义深入人心。

【析】表述不实。一个融媒体产品,其传播效果能“让爱国主义深入人心”,这就不免有些虚夸了。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作为新闻工作者,尤其是一线的编辑、记者,的确应该在增强“四力”中着力提升业务本领,练就一身好把式、真功夫。

“四力”之中,“笔力”是最后一环,也是“四力”的集中体现、终极体现。从大的方面来说,“笔力”体现出作品的思想深度和感染力;从小的方面说,“笔力”直接关联着作品的阅读感受。因此,要锤炼笔力、增强笔力,我们不妨从手头做起,由文字经营入手,切实提升表达质量。我们务必要抖擞起精神,努力革除粗枝大叶的惰性习惯,精耕细作,以洁净优美、流畅悦目、提神醒脑的文字奉献出更多的精品力作来。如此,当今新闻人才堪称书写出新时代的精彩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