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经典走进青年,让信仰点亮青春
——“马克思主义青年说”系列活动策划有感
张妍妍
在第二十九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中国江苏网推送的《青春,向伟大思想致敬——“马克思主义青年说”系列活动专题》是一件历时两年精心打磨的新闻作品。在江苏全省青年中掀起了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热潮,为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生动样本。
青年有信仰,民族就有希望,国家就有力量。青年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最需要聚焦的“大群体”。“马克思主义青年说”就是将思政课堂建构到新媒体平台上,为青年思想政治工作插上更加有力的互联网翅膀。策划执行“马克思主义青年说”系列活动,我们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创新实践。
一是创新内容设计,让抽象的理论“活”起来。2018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读马列经典、重温经典魅力非常必要。2018年6月,在“我读马列经典”盐城师范学院专场活动开始前,老师们给学院设计系的学生们布置了画马克思肖像的绘画作业。刚开始,很多学生不理解:“为什么要画马克思?”可当作业完成后,一幅幅展现了不同时期的马克思形象的绘画作品在会场门口展示,同学们纷纷驻足观赏。参与绘画的学生们说,他们在创作过程中,重新认识了马克思,包括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友情、与家人的亲情、以及和妻子燕妮的爱情,都深深地打动了他们。
“我读马列经典”微信朗读活动,抓住了“听书”当前这一方兴未艾的潮流,邀请到张异宾教授、张广军院士参与微朗读,奥运冠军惠若琪、著名京剧演员王珮瑜、党的十九大代表徐川、郁霞秋以及知名主持人等60多位各界人士纷纷加盟领读马列经典,带动线上线下共1500万人次广泛参与,“最美的信仰之声”评选收到全省2000余部朗读音频,经典的魅力再次绚烂绽放。
在全省开展的“信仰的味道”高校思辨PK赛,南京大学、河海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苏州大学等15所重点高校组建17支思辨战队,围绕“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马克思主义如何走进青年,赢得青年”“社会思潮怎么看”三大主题,展开180天的线上线下辩论,观点交锋、唇枪舌剑。整个辩论赛共342万人次参与投票,有效引导广大青年坚定理想信念、筑牢精神根基。来自河海大学的最佳辩手郝娜同学在辩论的过程中,探讨马克思和青年学生有什么关系?在她看来“我们与马克思主义应当是相互需要的关系。我们需要马克思,需要他为我们构建科学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同时,马克思主义也需要我们,需要我们青年一代肩负起传播马克思主义,实现马克思主义理想的历史使命。”
我们通过朗诵、演讲、辩论、情景剧等青年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系列活动,用青年人的语言、青年人接受的方式传播马克思主义,加深青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与认同,使理论学习变得“有意思”“都爱听”“真相信”。中宣部《新闻阅评》给予肯定,指出“以大学生喜闻乐见形式传播科学理论,展开思想引导,让‘大道理’渗入年轻人群体,是管用、有效的”。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在《求是》杂志撰文中,明确要求全省高校“深化拓展‘马克思主义青年说’系列活动”。
二是创新传播方式,使思政课“热”起来。“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和殷殷嘱托,为推进思政课建设指明了方向和着力点。“马克思主义青年说”系列活动特别策划推出“青马公开课”,思政教师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时下热点话题进行回应,对一些错误观点进行理论辨析,让枯燥的理论更加生动,使马克思主义真正入眼、入耳、入脑、入心,视频节目点击量突破1000万。
在系列活动中,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校长张广军,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张首映等知名专家学者倾情参与。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南京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王永贵教授,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韶兴教授,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研究所所长黄明理教授等省内外近40位社科名家现场为青年师生们指点迷津,解开学生的思想“疙瘩”、理论“扣子”,在摆事实、说道理中明事理、辨哲理、讲真理,把“彻底的理论”讲彻底,引领学生在学理论、用理论的过程中感受真理魅力,增进他们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
三是创新活动载体,把真理“用”起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在省委宣传部的指导下,“马克思主义青年说”项目组不断探索创新、埋头实干。通过各种线上线下活动引导青年学生真正理解弄懂马克思主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与认同之中,做新时代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力求让大家听得懂,听得进,听了信。
“马克思主义青年说”系列活动对创新高校思政课堂做了积极有效地尝试。探索出一个可复制、可推广、可参与、可传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的实践模式。同学们通过交流、辩论、参演,有效地参与到学习和思考当中,不再是死记硬背,不再是空洞理解,而是真真切切地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实性、真理性,体会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博大精深。
同时,以现代传媒新手段新方法,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在《青春,向伟大思想致敬——“马克思主义青年说”系列活动专题》中,集纳了多个爆款H5产品,其中《信仰的力量》《真理的味道非常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等特色鲜明、互动性强的作品,取得了很好的传播效果。
一切过去,皆为序章。作为新闻工作者必须坚定“四个自信”,保持人民情怀,记录伟大时代,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有幸再次领取中国新闻奖,心潮澎湃。我将和我的小伙伴们继续努力,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青年说”将推动理论舆论同向发力、同频共振,把理论好故事讲得更生动,让理论好声音影响更久远。让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更多青年人所了解所接受,画出最大的思想同心圆!
(本文作者为第29届中国新闻奖网络专题二等奖作品《青春,向伟大思想致敬——第二届“马克思主义﹒青年说”系列专题活动》的作者代表,中江网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