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本土资源 讲好淮安故事
——开展“八百勇士 天路筑梦”大型融媒体新闻行动的几点体会
王健全
非常感谢省记协领导提供给我们难得的机会,向大家汇报淮安日报社发掘本地资源,组织策划重大主题报道——“八百勇士 天路筑梦”大型融媒体新闻行动的有关情况。我汇报的题目是:深耕本土资源,讲好淮安故事,开展“八百勇士 天路筑梦”大型融媒体新闻行动的几点体会。
今年以来,淮安日报社(淮安报业传媒集团)按照中宣部、省委宣传部和市委宣传部统一部署要求,全面深入持续开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宣传,积极探索推进媒体融合报道,创新开展特色宣传报道,营造了浓厚的喜庆氛围。其中我们创新开展“八百勇士 天路筑梦”融媒体新闻行动,力求打造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报道自选动作的亮点之作。
体会之一:深耕“本土资源”,地方媒体要“守土尽责”。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我们淮安市淮安区、涟水县、淮阴区的800多名军中男儿,分两批挺进新疆,同来自全国各地的万余名官兵一道,在平均海拔3000多米的天山深处爬冰卧雪、安营扎寨,前后历时十年时间,用血肉之躯参与新疆天山公路的建设,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天山精神”。为修筑这条国防战备公路,包括4名淮安籍官兵在内的168位英雄,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长眠在天山公路中段乔尔玛烈士陵园。这段历时十年的英雄岁月,退伍回到家乡的淮安“八百勇士”一直鲜有提及。以致这段历史,自天山公路1983年9月建成通车,到今年初,淮安的媒体都一无所知。筑路牺牲的4名淮安英雄,他们的亲人在我们的新闻行动启动之前,甚至不知道他们牺牲后最终被埋葬在了哪里。今年3月,我们的记者随淮安市退役军人事务局领导出差采访时,获知了这一线索。记者凭借从业多年涵养的新闻敏感,对这一线索进行了研判分析,认为这是一座被尘封多年的“新闻富矿”。报社领导对此高度重视,迅速提出初步方案,与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淮安区联合开展“八百勇士 天路筑梦”大型融媒体新闻行动。我们当时的考虑是,再现这段历史,发掘“八百勇士”英雄事迹,弘扬“天山精神”,既符合习总书记“崇尚英雄、学习英雄、关心英雄、争当英雄”重要指示精神,是淮安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上的一份大礼,同时也是对历史的尊重,对英雄的精神慰藉,对烈士英灵的最好告慰,更是淮安日报社应有的使命担当。在随后4个多月的寻访报道中,我们组织精兵强将,“报、网、端、微”全线出击,淮安日报、淮海晚报拿出黄金版面,进行连续报道,两报共计同步刊发文字图片稿件40期,同时制作视频28部,连同报纸所刊发稿件在新媒体平台刊播,为做到“守土尽责”可谓舍得投入、下了“血本”。
体会之二:架构“宏大叙事”,组织策划要“密针细缕”。“八百勇士”天山筑路的英雄事迹,距今已过去了四十多年。面对这样一个庞大的英雄群体、一段穿越时空的历史记忆,采访报道的组织策划工作必须“精益求精”“无懈可击”。采访报道组用了1个多月时间进行精心准备,查阅了30多万字的相关资料,对新闻行动的总体方案、分阶段实施方案进行多次调整和完善,三家联办单位主要负责人先后7次召开“碰头会”,对新闻行动的重点环节、具体困难进行“望闻问切”,拿出解决良方,从阶段重点把握、寻访路线制定、采访名单拟定、采访任务分工,到出行方式选择、行动经费来源等等,事无巨细,通盘考虑。整个新闻行动自4月20日举行出征仪式,到9月初寻访结束,11月1日市委市政府举办第一场“八百勇士 天路筑梦”英雄事迹报告会,报道组先后两次深入天山深处,足迹遍及6个省(直辖市、自治区)、11个市(区、自治州)、13个县(区)和1个边疆团场,行程4万多公里,对淮安籍天山筑路老兵及其老部队、老首长、老战友、烈士亲属等共计100余人进行了采访,取得了丰硕的采访战果,立体式再现了四十多年前的那段可歌可泣的英雄岁月,矗立起了感天动地的“精神丰碑”。
体会之三:诠释“使命担当”,记者队伍要“能征善战”。回顾此次新闻行动走过的艰辛历程,我们深深体会到,新闻媒体要切实担负起记录伟大时代、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唱响奋进凯歌、凝聚民族力量的职责使命,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必须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锻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记者队伍。在4个多月的寻访征途上,我们的报道组从茫茫天山到巢湖之滨,从大漠边陲到长江之畔,从麋鹿之乡到黄浦江边,白天长途跋涉,晚上熬夜写稿,经历过高原反应带来的头痛、流鼻血、呼吸困难、嘴唇肿胀溃烂,也曾在天山滚落的碎石下虚惊一场。在此期间,对生活困难的老兵,我们报道组成员还自掏腰包,为他们捐款献爱心,帮助联系有关部门,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特别是在组织老兵重走天山公路期间,用15个小时,跑完总长560多公里的天山公路全程,几位老兵年龄最大的已74岁,一路上,报道组既要做好采访、拍摄工作,还要时刻照顾好老兵的身体和安全,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大家齐心协力团结奋战,圆满完成了任务。实践证明,我们的报道组也是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队伍。
体会之四:讲好“淮安故事”,新闻报道要“借船出海”。“八百勇士 天路筑梦”新闻行动启动后,我们在发挥传统纸媒阵地作用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淮安发布”“掌上淮安客户端”“淮海晚报微信公众号”等融媒体平台,提升报道辐射力,扩大报道覆盖面,在万余名天山公路筑路老兵、全国基建工程兵老兵中间引起了强烈反响。今日头条、澎湃新闻、今日中国、中共江苏省委新闻网、腾讯、搜狐、基建工程兵风采、江苏卫视荔枝新闻等数十家互联网传播平台对报道进行了持续转发、转载,单篇报道阅读量超过30万人次,收到全国各地老兵、网友留言3800多条,感谢信10余份。我们在抖音平台上线的视频,短短三天内,阅读量超过100万人次,点赞量超过6万次。此次新闻行动的实践,给我们一个启示:讲好“淮安故事”,不仅要练好“内功”用好“内力”,还要主动出击请“外援”、千方百计借“外力”。新闻行动伊始,我们专门向市委、市政府和市委宣传部主要领导进行了专题汇报,并向市委主要领导报送了新闻行动阶段性成果专报,得到了市委领导的鼎力支持。新闻行动期间,三家联办单位充分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形成行动合力,为新闻行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退役军人事务部、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对我们的新闻行动持续关注,安排相关领导参加淮安市委、市政府举办的事迹报告会。我们还紧紧依靠省委宣传部、省记协、省三教办、省网信办、省广电总台等部门开展的“好记者讲好故事”活动平台,并通过学习强国全国平台江苏平台,选派报道组骨干将“八百勇士”的英雄事迹传播到全省、全国,让“天山精神”走进千家万户。在这里,我们要特别感谢省委宣传部、省记协、省三教办、省网信办、省广电总台、新华日报、中江网为我们讲好“八百勇士”的故事,提供的平台和帮助。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在全国参加过天山公路建设的筑路老兵有13000多人,据我们掌握的情况,由党委政府鼎力支持、地方党报牵头主办,以天山筑路老兵为报道对象,对四十多年前的这段悲壮岁月进行系列报道,淮安日报社尚属第一家,也是到目前为止的唯一一家。4个多月的寻访考证,历时半年多时间的砥砺奋进,我们做了一点分内之事,尽管吃了辛苦,但更多的是收获,为我们今后组织策划重大主题报道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参考。我们将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虚心学习省报省台和各兄弟报社成功经验,努力在今后的重大主题报道中,取得更多更好的成绩,当好新时代新闻战线的“答卷人”。
(作者为淮安日报社副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