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客户端大型融媒体行动“国旗漫卷,初心永恒”纪实
2020-09-17 09:47:00  

历历行程10万里 国旗漫卷映初心

——交汇点客户端大型融媒体行动“国旗漫卷,初心永恒”纪实

戴军农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用高质量作品讴歌伟大时代,是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全年60项重点工作的第一项任务。新华日报社社长、党委书记、新华报业传媒集团董事长双传学,新华日报社总编辑、党委副书记顾雷鸣高度重视、亲自谋划、部署协调,并明确一位副总编辑抓好落实,确定以“国旗漫卷,初心永恒”为主题,以“我们的五星红旗”为核心内容,从集团报、网、端三大主要媒体中抽调骨干力量,实施融媒体采访行动。

集团全媒体记者兵分8组16路,历时一个多月,行程10万余里,克服高温、高海拔、塌方、洪水等不利条件,从瑞金到新疆塔城,从帕米尔高原到开山岛,从漠河到海南椰林,从戈壁东风航天城到四川大凉山……采访与五星红旗相关的动人故事,记录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砥砺前行的历史足迹。32位前方记者,27位后方文字、视频编辑,以16个整版通讯近5万字的恢宏报道,用实际行动践行“四力”。

多跑一米,才有好新闻

8月盛夏。平均海拔5000米的红其拉甫热斯喀木村,气温不到10℃,雪花和风打在脸上如刀割一般。

跟在红其拉甫边境派出所民警后面巡边的记者王拓、唐澄、潘海兵、曹阳、余勤雍已经上气不接下气,连续的上坡下坡,含氧量不足48%,还背着几十斤摄像器材,让他们倍受煎熬。

热斯喀木村是帕米尔高原上靠近中巴边境的一个小山村,距离红其拉甫边境派出所280公里。这个派出所全疆海拔最高,所辖边境线全国最长的,达415.4公里。

“坚持住,不掉队。”上高原两天多,又连续徒步跋涉几个小时的记者们吸着氧相互鼓励着。他们身前,民警们举着国旗,唱着《歌唱祖国》,跨过乱石堆,向上正翻越一座达坡。

灰茫茫的大山中,国旗红炫眼夺目,歌声嘹亮,民警们脚步坚定,气势庄严。

“快跑,再往前一米,放飞机,拍照片。”记者们忘了身心疲惫和缺氧带来的剧烈头痛,立刻工作起来。

这个瞬间成为《让五星红旗在帕米尔高原迎风飘扬》的经典视频。

越接近现场,越有好新闻。“国旗漫卷,初心永恒”报道组无不以此为准则,践行“脚力”,坚持好新闻永远在基层!

为了采访东极黑瞎子岛边防战士,采访组整整等候了43天,因为洪水围困,人无法上去,岛上又断水断电。电话连线也可以完成采访,但采访组认为,不上岛就无法零距离感受战士们在艰苦环境里克服一切困难的决心和意志。机遇不负有心人,终于在截稿前几天,大水稍退时,采访组搭乘冲锋舟上岛,完成任务。

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陈月飞、华夏、万程鹏、王子杰 开山岛上再访时代楷模王继才的妻子王仕花,杨蓓萍、陈彤、张琦、王子杰在蛟龙号研发基地再访总设计师叶聪……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人物、去了又去的地点,但“每一次去现场,都会有不同的新闻”,新闻在脚下,深入一线新闻才有泥土的芬芳,这是每个报道组一直坚守的真理。

你看到了什么?

赶集回来的小姑娘某色拉作背着两个纸箱,手脚并用地爬上钢梯。纸箱里装的是土鸡,她中午前就能到家了。

21岁的小伙子俄依体在手机前用手指比着心,拿着一筐红辣椒在镜头前摆示。他正在直播。

某色伍哈在钢梯上憩息,夏日将钢梯晒的滚烫,他一点不在意。他笑吟吟地看着不远处的儿子某色布且,放暑假了,布且正帮他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这些毫不吸引人的“小事”,平淡无奇,却深深打动了采访组成员范杰逊、黄欢、刘莉、韩军。这里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支尔莫乡阿土列尔村,曾经因为艰难的藤梯路被外界熟知并被称为“悬崖村”。

由某色伍哈和村民们亲手搭建的800米高、2556级钢梯彻底改变了悬崖村,改变了村里人的命运。原来的藤梯,某色拉作要爬4-6个小时,现在个把小时;山上开办了幼教点,某色布且的妹妹和村里同龄孩子第一次享受起城里娃的“待遇”;山里有了光伏发电,接通了手机电视信号,俄依体成为家乡土特产的“带货网红”,有20万粉丝;幼教点升起的国旗和山脚小学的国旗遥相呼应。连接两地的钢梯,正是悬崖村人们脱贫致富的道路……

“善于发现,用敏锐的目光捕捉事实背后深意,写出来的作品才能有锐力。”组长范杰逊说。《800米悬崖,一梯天堑变通途》,他们没有将笔墨放在政府部门如何重视上,而是通过观察一个个小人物、一个个小现场,“润物无声”地表达出重大主题:精准扶贫,正在改变千百个“悬崖村”。

正是这双善于发现的“眼力”,朱威、丁叮、宋峤、王悦谋在红旗渠找到了张学义一家三代人,他们一个修渠牺牲,一个建渠圆梦,一个护渠坚守,薪火相传红旗旗帜和红旗渠精神;王宛璐、罗鹏、余萍、唐磊在百坭村找到了时代楷模黄文秀那么珍爱国旗的原由……

多想想,他们为什么甘于平凡

第六次修改!

深夜,群里的头像闪烁起来,甘肃酒泉东风航天城采访组组长郭蓓,已经习惯于编辑近乎苛刻的要求了。

“这么多年、这么多代航天人坚持下来,非同一般。采访到的人,讲的话都非常普通,做的事看上去也很平凡,但我们要多想想,是什么让他们甘于普通、甘于平凡?”

荒漠里的沙尘味,仍停留在嘴里;和小伙伴孔婧、蒋文超、费念渠马不停蹄两天一夜,辗转高铁、飞机、汽车赶到东风城的艰辛记忆犹新;回来后十余天的埋头写稿、改稿似乎比采访更苦更累。

“每次发射时,我都希望离火箭近一些。”“火箭燃料加注,几百吨的燃料,总体误差不能超过万分之几。” “万人一杆枪, 每一次火箭腾飞,有成千上万航天人在岗位上。”“这没什么,国旗在太空中亮相,我们就满足了。”

受访年青航空人朴素的话语震撼了采访组。是的,他们心里有一根线,有一种情怀,它传承了几代人,从未断过:爱国、敬业!

航天人的精神力透纸背,跃然而出:《国旗红航天蓝绘就绚丽青春》一气呵成!

看、思考,再看、再思考,没有“脑力”,不善于思考,写出来的作品就没有思想的光芒。

在写作中思考,在提炼中增强深度和高度,每一组都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椰林深处,海南文昌厚禄村,为什么一条新路、一面国旗,让村民发现自己内心不同寻常的力量?中国女排,几十年来是什么让她们成为民族精神?打不跨、震不倒,多次迁址办学的汶川璇口中学(七一中学),为什么总是能保持教学质量?

高看一眼、深挖一层,普通的事件背后都蕴含着伟大。

最感人肺腑,最贴地气

“刘老师,您的稿子,真是写的太好了,这是10多年来报道贾晨翔的稿子中,写的最大气磅礴,最感人肺腑,也是最贴地气的一篇报道。”

这是黑龙江移民管理局发给采访组组长刘海琴的一条微信,她与周娴、陈俨、高鑫共同采写的《中国最北的国旗,深深刻进他的名字》一稿在国家移民局系统引起强烈反响。

“往北,往北,一路往北。

汽车转飞机再转火车,过渤海湾,跨东北三省,穿越整个大兴安岭,历时两天两夜,奔波3046公里,7岁的北北终于到‘家’了。

北北大名贾云旗,7年来他像一只候鸟,每年春夏就从山东荣成石岛出发,飞回到北纬53.3度的黑龙江北极镇洛古河村——中国最北的村庄。那是他爸爸驻扎的地方,有他爸爸和妈妈建起的中国最北的夫妻警务室,那里的‘白云’和‘国旗’是他名字的来历。”

这是文章的开头部分。

节奏明快,气势凝炼,情感深沉……瞬间打动了读者。

“我们写作的时候,也考虑过是不是煽情些,后来觉得朴实最能打动人,决定去掉一切修饰,以最简洁的文字架构全文。”

刘海琴说,会写、有“笔力”,就是要善于表达,用最恰当的文字去和题材吻合,前提是自己对采访的新闻要有强烈的情感:“没有情感就没有冲动,写出的作品就没有可读性、没有温度,更不要说深度、厚度。”

正是有了这样的“笔力”,我们读到了王拓采访组在新疆塔城采访到的维吾尔族老人沙勒克江十年如一日在自家小院升国旗的坚守;读到了杨蓓萍、陈彤、邵丹、张琦在瑞金城外华屋村后山上寻访到的“17棵青松”感人故事……

16篇通讯、16部视频、H5、影像志、海报,文字、摄影、编辑(剪辑)、技术紧密结合,制作出多形态作品,“国旗漫卷,初心永恒”融媒体行动,是新华报业传媒集团“队伍建设加强年”大背景下的一次“四力”的全面实践和检验,锻炼了队伍、达到了要求。整个行动中,共有四篇稿件被全网推送,三篇稿件被公安部、国家移民局采用,中宣部在《每日要情》上进行了刊发介绍。整个行动进一步提升了集团全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和影响力。

(作者为交汇点新闻客户端首页编辑部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