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丰碑》全媒体行动让“红色故事”更动听
2020-09-17 09:26:00  

二次开发挖掘巨大潜力融合互动放大传播效应

《红色丰碑》全媒体行动让“红色故事”更动听

薛兵

新中国建立的历史中,积淀了大量生动感人的红色资源。在传播场域变化、媒体融合转型的大背景下,如何对这些红色资源进行二次开发、多元传播,以激发受众特别是年轻人的爱国热情,成为了宣传领域的一个新课题。扬子晚报在江苏省委网信办指导下,联合江苏省委党史工办、江苏省档案馆推出的《红色丰碑——寻访影视剧英雄人物原型》全媒体行动(以下简称“红色丰碑”),对这个课题进行了一次成功的探索,全网阅读量突破1.6亿,成为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报道中的现象级产品之一。

二次发掘,释放红色资源的巨大潜力

“红色丰碑”的主角选材基于已经拍摄放映的影视剧,比如《英雄儿女》、《沙家浜》等等。这些影视剧在老一辈人耳熟能详,年轻人即使没有看过,也有所耳闻,这就奠定了系列行动的大众化基调,容易被最广大的受众所接受、关注。

有了群众基础好的影视剧作为契入点,“红色丰碑”由影视剧的主角出发,追访这些主角在现实中的人物原型,铺开真实人物的真实故事,发掘出影视剧中所没有反映的更加感人、悲壮的故事。由艺术形象到真实形象,完成了对红色故事的二次宣讲和红色资源的二次开发。在这次报道行动中,更多原型英雄人物的真实悲壮奋斗史和气壮山河的细节被呈现出来,比如凛然赴死的首任江苏省委书记陈延年,刽子手喝令他跪下,他却高声回应:革命者光明磊落,只有站着死,决不下跪;刘老庄82位勇士与日伪军1000余人殊死血战,毙伤日军170多人,最终全部壮烈牺牲;沈安娜打入敌营14年,“按住蒋介石脉搏”;我军通信工作开山鼻祖王诤将军主导“永不消逝的电波”;……由虚入实的“揭秘”,更能衬托出这些英雄的伟大和“丰碑”的神圣意义。

“红色丰碑”同时关注和平年代那些为了国家、人民甘心奉献所有的英雄儿女。“中国第一位驯鹤姑娘”徐秀娟,为救一只白天鹅不幸溺水,牺牲时年仅23岁;普普通通的小学教师殷雪梅,面对疾驰而来的汽车,奋力将6名学生推向路旁,以身殉职;“人民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程开甲,隐姓埋名二十多年,将一生交付国家命运……通过对他们伟大经历中的细节挖掘,让受众感受到红色初心在新中国历程中的代代传承。

通过这些努力,“红色丰碑”系列报道取得了亿级关注量、千万级播放转发量、百万级讨论量的惊人传播,红色资源的传播和影响潜力经过二次挖掘得到了更为充分的释放,红色故事、红色精神的宣讲效果得到了指数级的放大。

立体互动,充分体现“融合传播”特点

注重多形式的媒体呈现,立体传播、交融传播、互动传播,是“红色丰碑”的另一大特色。整个全媒体行动,不仅有传统的报纸整版图文报道的呈现,还根据题材的不同特点和呈现平台的不同受众需求,同步制作了视频微纪录片、动画视图、互动H5网页、九宫格图说等多种形式,通过报纸、微博、微信、视频、网站等全媒体平台进行立体、交融的传播。确保每个平台、每个不同层次的受众,都能找到自己所喜爱、可参与的呈现形式,尽可能覆盖每个传播场域。

如在微博平台设立#寻访影视剧英雄原型#和#红色丰碑#话题,总阅读量近3300万;重在揭秘且展示更多细节的“红色丰碑”系列微信在扬子晚报官方微信上的阅读量为30万;今日头条传媒频道和西瓜视频新中国成立70周年频道也专门为此次全媒体行动设立“红色丰碑”专题,总讨论量超过40万。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此番16集微记录片的表现——“红色丰碑”寻访影视剧英雄原型全媒体行动自6月6日启动以来,系列微纪录片产品陆续在微博、微信、扬眼客户端、紫牛新闻、新浪秒拍、腾讯视频、今日头条、西瓜视频、火锅视频、央视新闻移动网、学习强国等多平台上线,截至10月上旬,仅秒拍视频播放一个平台,《八十二壮士喋血刘老庄》 播放达3340.4万,《烛光里永远的老师》2000.7万,《“按住蒋介石脉搏”的无名英雄》 1201.5万……另外,学习强国党史频道收录了全部十六集“红色丰碑”微纪录片,其中《站着死,不跪!》这一集还被学习强国首页推荐……通过媒体融合提升讲好红色故事的“本领”,以立体交融的传播为受众展开一幅可视生动、有感染力的英雄画卷,扬子晚报“红色丰碑”寻访影视剧英雄原型全媒体行动在网络等传播主阵地奏响了强劲的主旋律。

在互动传播上,“红色丰碑”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6月16日“红色丰碑”系列微纪录片第二集《0.75秒,生死无畏》在各大平台上线,王杰中学高一、高二年级的部分同学认真收看后纷纷写下微感言:“总有那么一些人用一瞬间让社会记住。王杰虽然已经不在人间,但他的精神将永远被时代铭记,永不忘怀,这便是真正的永生。”“如今身为王杰中学的学生,王杰的枪有我们来扛,时代造就英雄。”学生们表示:尽管王杰的生命只有短短的23年,但是他活得非常精彩,即使用当下时髦的眼光来看,年轻的王杰,代表着积极向上、乐观、忠于职守,同样贴合当下很多年轻人推崇的时代精神。

在2019年教师节前夕,“红色丰碑”微纪录片《烛光里永远的老师》和报道《一位普通女教师的最后一刻》,通过回访14年前被救下的学生、同行老师等当事人,再度呈现了那永恒的一瞬间、殷雪梅这位普通教师感人至深的壮举,揭开了更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和她短暂却影响深远的一生。报道全面上线后,引发网友在扬子官微上的如潮留言。网友“soso”说,“我的妈妈也是老师,记得当时播这个新闻的时候,她说,如果换做她也会这么做,这就是老师的本能!”网友“旭日”表示,每个人心都有一杆秤,能评判出最美大爱的人。网友“锦蛙-李”感慨:让人感动让人眼眶潮湿,仿佛灵魂得到净化。“永恒的瞬间,瞬间的永恒 ,平凡的教师伟大的英雄”,“宣传正能量的好作品“,网友对殷雪梅老师舍己救人的事迹,致以崇高的敬意,对红色丰碑弘扬正能量的报道,也给予了高度认可,这种共鸣和认可也推动了正能量题材的广泛传播,微纪录片《烛光里永远的老师》,仅秒拍播放量就达到2000万。

勾连现实,凸显红色传承的教育意义

勾连现实,突出现实教育意义是“红色丰碑”的又一个特点。在对每个英雄人物事迹的介绍中,“红色丰碑”制作组利用纪录片叙事手法,穿插介绍播放英雄战斗所在地和英雄家乡的发展现状,突出这些地方在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取得的巨大成就,以新旧社会富有震撼力和感染力的对比告慰英雄:您的愿望,正在渐渐变成现实;您作出的牺牲,值!这就将红色故事的教育意义再次提升了一个层次,凸显了“红色初心”引领现代化伟大征程的现实意义。

“红色丰碑”还特别重视线上线下的结合,全媒体行动在线上立体传播,还走进学校、基层,贴近年轻网友和受众,通过对年轻人群体的舆论引导、思想引领、价值观传递,来放大革命精神和红色基因的传承效应。

6月,“红色丰碑”在《柳堡的故事》发生地,“二妹子”的故乡柳堡举行了线下启动仪式,“二妹子连”在仪式上现场展示了多年红色精神的传承之路。综艺节目《真正男子汉》,曾把多位演员带到“杨根思连”受训,扬子晚报记者走进剧组,采访参加过受训的青年演员袁弘和青年主持人杜海涛,他们均诚挚地表示,希望有更多人了解历史、铭记英雄。袁弘想对年轻的朋友们说:“我们其实可以在自己的位置上成为自己的英雄,为自己和身边的人,为这个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平时,我们面对困难总会有犹豫和不确定的感觉。但是,这在‘杨根思连’不存在!所有的事情只要你勇敢地做、勇敢地拼,就可以得到最好的结果。”杜海涛说。“红色丰碑”还走进了杨根思小学、程开甲小学等学校,邀请歌手、演员、学生唱响同一首经典红歌,形成线下快闪热潮。这些线下活动进一步扩大了红色丰碑的影响力,彰显了红色精神的显示感染力。

(作者为扬子晚报副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