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奏时代交响 凝聚奋进力量
2020-09-17 09:23:00  

高奏时代交响 凝聚奋进力量

——新华报业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新闻报道情况交流

屈志坚

在国庆节点过去不久,省记协组织召开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重大主题宣传研讨会,是一件极富意义、大有必要的事情。很高兴代表新华报业参加今天会议,借此机会把新华报业、重点是新华日报的有关宣传报道情况交流一下。

总的来看,新华报业根据中央和省委要求,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重大主题宣传,在集团层面统一调度,按阶段提前制定报道方案,分类别精心策划主题报道,先后推出“红色记忆”“发展成就”“典型人物”“盛典活动”等主题宣传板块,国庆70周年报道层层推进、高潮迭起。规定动作重创新,自选动作讲守正,党报与移动端新媒体一齐发力,强化融合传播,营造举国欢庆的热烈气氛,唱响奋进前行的时代赞歌。 “我们的五星红旗”新闻行动获中宣部表扬,报网端微融合呈现的形式获得充分肯定;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推出的“学习英烈、牢记初心、圆梦强国”活动受到中宣部《每日要情》肯定表扬;“重走渡江路”大型新闻行动引起读者受众的广泛关注;“汲取精神力量,献礼70华诞——追寻共和国精神江苏谱系”获得干部群众一致好评。主要特色、做法和体会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辛仲平”署名评论紧扣“思”字,《今看东方盛世还》评述交融,融汇江苏儿女的满腔热血和真挚情感

共和国70华诞,举世瞩目。新华日报在10月1日这个重要节点,在头版首次刊发署名“辛仲平”的重要评论——《今看东方盛世还》,文章立意高远、评述交融,兼具思想性、理论性、可读性。文章既站在全国看江苏,通过“70年筚路蓝缕”“41年风雨无阻”“7年砥砺奋进”等三个时间节点,回溯江苏发展轨迹,同时着眼未来论江苏,围绕如何“撸起袖子加油干”往纵深展开论述,读者反映提劲、提神、提气,鞭策人们奋斗前行,为谱写江苏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加油鼓劲。中宣部《新闻阅评》对此予以充分肯定,指出:每逢大事出评论,是党报好传统,新华日报精心策划、推出的“辛仲平”文章说明,主流媒体能够立时代潮头、发舆论重音。

二、策划大型新闻行动紧盯“红”字,追寻红色足迹记录沧桑巨变,提示70年伟大成就背后的精神力量

根据中宣部统一部署,新华报业集团扎实“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蹲点调研等采访活动,精心办好《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共和国发展成就巡礼》《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蹲点调研》等专栏。

其中,围绕渡江战役胜利暨南京解放70周年推出“重走渡江路”大型全媒体新闻行动,6个采访组30多名记者奔赴三省实地采访,历时17天,行程4000公里,集团6路记者渡江战役沿线3省8市,采访120多位各界人士,新华日报以8个整版的特刊,浓墨重彩展现此次全媒体新闻行动的报道成果,采撷于渡江战役各个重要时空节点的稿件精彩纷呈,版式创意和设计制作大气磅礴、精致洗练。

围绕寻找红色足迹,推出“我们的五星红旗”大型融媒体行动,8组16路记者一个多月中奔行5万多公里,克服高温、高海拔、塌方等不利条件,从瑞金到新疆塔城,从帕米尔高原到开山岛,从漠河到海南椰林,从戈壁东风航天城到四川大凉山,从时代楷模黄文秀所在的广西百坭村到大国重器“蛟龙号”研发地无锡,从天安门国旗班到汶川地震废墟中建起的七一中学,在祖国大地上寻找与红旗相关的精彩故事,记录在国旗下成长的典型人物,报道通过图文、短视频等多种形式传播,报网端微联动,多篇稿件获中央网信办全网推送。

围绕传承革命精神,推出“汲取精神力量,献礼70华诞——追寻共和国精神江苏谱系”大型全媒体采访报道,记者分赴江苏各地,深入探访共和国精神江苏谱系,并邀请国内理论专家提炼阐释,共推出10期整版报道,同步在新华日报《思想周刊》、“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中江网、交汇点客户端、“理论之光”微信公众号等全媒体平台,以“文字+图片+视频”方式矩阵呈现,挖掘和传承革命精神。

三、策划融媒体系列报道紧跟“变”字,回访总书记江苏考察地,重温嘱托看变化,展现江苏发展新貌

为全国发展探路,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江苏的一贯要求。新华日报自9月19日起在1版推出《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为全国发展探路》系列报道,全面回顾70年来江苏发展的辉煌成就,生动展现江苏干部群众在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新探索新实践。

围绕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到江苏考察时对江苏提出的一系列重要指示,9月20日起,新华日报推出《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重温嘱托看变化》系列报道,记者奔赴当年习总书记考察的徐州、镇江等地,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反映各地牢记总书记嘱托,以鲜活镜头和生动书写,多角度展现乡村振兴、科技体制改革、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最新成就。

新华日报还推出《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伟大历程 辉煌成就》等专栏,报道新中国诞生、抗美援朝、两弹一星等重要历史时刻,展现祖国70年风雨历程中的不朽传奇。

四、策划典型人物报道紧抓“情”字,讲述各行各业爱国奋斗故事,弘扬时代精神,激发家国情怀

先进典型是时代精神的标杆,典型人物是时代精神的重要代表。大型融媒体采访行动“祖国,我想对你说”,通过采访钱七虎院士、陈发云律师等代表人物,以及受到祖国资助的群众、受到祖国保护的海外劳务人员等,以第一人称的叙述口吻,讲述江苏儿女在祖国温暖怀抱中成长、为祖国繁荣富强建功立业的故事,具有真实性和感染力。新华日报以文字、图片、二维码等形式推出报道,交汇点、中国江苏网等新媒体平台以文字+短视频等方式同步推出,报道真挚感人,引起读者广泛认同。

扬子晚报全媒体推出的“红色丰碑”——寻访影视剧英雄原型全媒体行动,紧扣“新中国的记忆”主题,讲述英雄故事,唱响礼赞新中国、奋进新时代的昂扬旋律。系列视频全网播放量达3200万,微博话题阅读量1435万,“寻访影视剧英雄原型”话题阅读量1011万,今日头条“红色丰碑”专题讨论量近3万条,系列微纪录片已被学习强国党史频道首页推荐。

新华日报《科技周刊》推出4个版的“礼赞七十年科技最强音”特刊,致敬大国重器、科技英才和创新创业者。交汇点首页编辑部提前精心策划,完成短视频作品《“远望7号”上的国庆日》,展现了新时代“我们都是奋斗者”的使命和担当。此外,报网同步推出的《最美奋斗者》《70 江苏创新 为国争光》《最美人物》等专栏也集中报道了各条战线典型人物的家国情怀。

五、策划盛典报道紧贴“庆”字,精彩呈现首都和江苏的盛大庆祝活动,将国庆70周年报道推向高潮

围绕国庆盛典,新华日报10月2日投入15个整版,将北京和南京的盛大庆祝活动有机糅合,以要闻、看点、聚焦、广角、影像、反响六大板块聚力呈现“国庆”这一宏大主题。既全景呈现阅兵、游行、联欢的大场景,也关注这些场景中的江苏元素,探访江苏元素背后的故事。尤其10月1号、2号两天的头版,打破常规,精心编排,用两个跨版的独特版面语言呈现国庆盛况,创造了重大活动报道的新标杆。

用好言论评论,突出宣传阐释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新华日报连续推出《不忘初心再出发 高举旗帜启新程》等五篇评论员文章,对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等三个讲话进行深入解读阐释,激励广大人民群众不忘初心、接续奋斗。

值得一提的是,国庆长假期间,新华日报基本每天推出一个影像版,通过影像图片,多姿多彩呈现全省各地干群欢度国庆、城市地标铭刻江苏变迁、壮美路桥见证江苏现代化之路、诗画江苏铺展生态宜居新画卷、消费升级“小日子”折射大变化等主题。旗下公众号“新华夜归人”以《礼赞新中国 飞阅江苏看巨变》为主题,用影像与“6个高质量发展”勾连,每天发布1篇配图推文;交汇点推出创意H5《我是祖国一点红,我为新中国七十华诞庆生!》,吸引50多万网友参与;中江网推出H5产品《点亮礼花 为新中国喝彩》,把礼花制作成四种虚拟形态,并设计了天安门、长江大桥等十二个实景画面,产品上线后,吸引30万网友参与。

回顾新华报业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报道,新华报业旗下各媒体推出一大批精彩报道,体现了江苏第一主流媒体集团的担当,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值得在今后的重大主题报道中加以改进。

一要进一步创新技术手段,加快内容移动端创新转化,提升融媒体的传播效果。做好重大庆祝活动报道新闻策划,不仅要重视内容上的吸引力,还要兼顾形式上的亲和力、视觉上的冲击力。目前新华报业在报道的内容和形式上不断突破,但总体上还缺少让人耳目一新、过目不忘的爆款产品。今后,还要进一步强化报网端微一体化运作的理念,进一步加强采编人员与技术人员的有机融合,完善运作机制,更多地设置议题,加强策划,重点策划一批传播便捷、形式新颖、读者和网友爱看的融媒体产品,使重大主题宣传报道成为拥有更多形式、更多情感、更多互动的深入人心的多元产品,加快将新华报业内容生产的优势在移动端创新转化,争取多出爆款产品,形成刷屏效应。

二要加强专题策划,持续讲好江苏故事,努力推出更多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故事永远比道理打动人,情感永远比数字更有说服力,新华报业在此次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报道中,比较成功地推出一系列典型人物报道,讲述了一系列人物故事,挖掘了一系列故事背后的精神内涵,今后还要进一步把讲故事的手法运用到更多报道中去,进一步挖掘江苏多个层面、多个维度的故事,包括讲好“改革江苏”故事、“创新江苏”故事、“生态江苏”故事、“文化江苏”故事等。在采访中,还要进一步深化“四力”教育实践,坚持深入基层一线,打造更多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经得起时间沉淀、历史检验的佳作精品。

三要提升理论阐释能力,升华理性思考和认识,提高主流媒体的思想性和引领力。对重大成就和重大主题宣传,要进一步加强理论阐释和评论发声,深刻揭示这些成就背后的根本原因、规律道理,努力升华人们的理性思考和认识。此次新华报业持续推出了深度报道和评论报道,取得了不错的反响,今后可以进一步总结国庆报道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在深度报道和评论方面持续发力,努力推出更多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切实提高主流媒体的思想性和引领力。

同时也要持续加强新闻策划,既有面上的浓墨重彩,更有核心的拳头产品,盯重点、聚焦点、出亮点,推出一批特色亮点新闻作品和一批高站位高水准、有分量有价值的新媒体产品,继续深入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阐释,进一步唱响爱国奋斗主题,让国庆主题报道余音绕梁,让重大主题宣传更加入耳入心。

(作者为新华日报社副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