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坚守记者的精神家园
2020-09-16 17:14:00  

永远坚守记者的精神家园

张海波

在第二十个记者节即将到来之际,我非常荣幸地能代表全省资深新闻工作者与各位分享一个记者的职业快乐和幸福。三十一年的新闻工作实践和职业磨砺,使我深深地懂得:做一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必须孜孜不倦的学习、脚踏实地的工作、锲而不舍的勤奋、矢志不移的追求,与党和人民同命运共呼吸,为时代的进步鼓与呼,不断践行“四力”,在火热的生活中发掘感动,发掘鼓舞,把自己全身心地奉献给党的新闻事业,这样才能对得起“新闻记者”这个称谓。

今年9月初,洪泽区老子山镇邮政支局支局长兼邮递员唐真亚光荣当选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这一喜讯传来,我的思绪一下被拉回到与唐真亚朝夕相处的日子。

在电视纪录片《水上邮路》历时两年的拍摄中,我十下洪泽湖,先后与主人公唐真亚风雨同舟共同生活了近两个月。作为洪泽区老子山镇邮政支局的唯一邮递员,二十年时间,唐真亚用一叶小舟划出了30万公里长的“水上邮路”,被渔民们亲切地称为“大湖鸿雁”。一天,我跟踪拍摄唐真亚投递高校录取通知书。不一会,湖面上狂风大作,唐真亚刚刚用塑料袋包裹好邮包,暴雨就倾盆而下。唐真亚一边紧紧地保护着邮包,一边与风浪搏斗,直到将所有邮件安全送达。可此时,他的妻子正躺在医院的手术台上。唐真亚一边流泪,一边划着船说:自己愧疚家人太多,太多,可家书抵万金啊,更何况这是关乎湖区子弟命运前途的录取通知书呢!

为了真实纪录唐真亚的工作场景,我们饿了啃一口干饼,渴了喝一口湖水。炎炎夏日,头上太阳晒,脚下水汽蒸;寒冬腊月,大雪纷飞齐划桨,破冰前行到渔家。有时冒着随时被暴风雨卷入湖水的危险,坚持拍摄。唐真亚问:你就不怕?我说:你连命都不顾,我们还怕什么呢?

《水上邮路》播出后,引起极大反响。后来,唐真亚相继当选为江苏省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党的十八大代表、中国好人、第五批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等,他投递的“水上邮路”被评为“感动中国的七大邮路”之一。

正是像唐真亚这样一个又一个优秀的、高尚的、平凡而伟大的人物,感动着我,教育着我,激励着我,同时也警醒着我思考如何在自己的职业生涯里永不退缩,劈浪前行。

当2013年淮安春晚进入紧张的彩排阶段,我在极度的劳累中突发脑梗,头部剧烈疼痛,医生要求我立即住院治疗,可彩排现场几百人在等着我,作为晚会总导演,一边是我一个人的病痛,一边是全市540万人民的春晚,孰轻孰重?我决定每天早晨五点半让妻子送我到医院挂水,确保上午八点半我能准时出现在排练现场。有时候,天堂和地狱只有一步之遥。我咬牙苦撑,坚持到底,拒绝了魔鬼的又一次召唤。

对记者来说,饥一顿饱一顿是常态。20天前,我因消化道出血伴腹部疼痛不得不入院治疗,经诊断,我患有食管炎、慢性胃炎伴增生、大面积糜烂,同时患有结肠炎、直肠炎、肠道多发性息肉,最大的直径已达3公分,医生说,你再晚来半年,这个3公分已经瘤变的息肉有可能会要你的命,你这是死扛。是的,是死扛,死去的是懦弱与胆怯,扛起的是责任和使命!

近年来,本人主创的作品有六十多部在江苏省和国家级评比中获奖,我也先后被授予“江苏省优秀新闻工作者”、“江苏省德艺双馨电视艺术工作者”、 “江苏省先进工作者”、“江苏最美广电人”等称号。

回望三十一年职业生涯,感触良多。我愿与年轻的同行们分享。

记者意味着责任与道义。郭超人说:“记者笔下是财产万千,记者笔下是人命关天,记者笔下是是非曲直,记者笔下是毁誉忠奸。” 这是记者的责任,这是记者的力量,这是记者的骄傲。“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为此,我们举笔不忘身份,落笔不忘责任。

记者意味着敬业与奉献。因为我们选择了自己挚爱的职业,便选择了敬业与奉献。我们有委屈,我们有痛苦,我们有病痛的折磨,我们有亲人的抱怨,但是,我们笑对人生,跋涉前行。因为对记者而言,最美的风景永远在奋斗的征途中。

记者意味着光荣与梦想。所谓光荣,不仅是我们能记录下日新月异的变化,更重要的是,能够参与进来,在风云激荡中,成就记者的职业价值,成就记者的人生价值。面对这一光荣的职业,个人怎能不心生敬意,怎能不满怀谦卑?种种光荣,与其说是人为赋予的光环,不如说是由职业派生的责任。新闻永远在路上,我们的记者永远奔跑在路上,因为有了奔跑,我们才有了期待,为了那一份期待,无论怎样起起落落,喜喜悲悲,我们都会永远坚守记者的精神家园!

(作者为淮安市广播电视台总编办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