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湿地上的生态卫士
颜冰
今年的7月5日,是我终生难忘的一天。那一天,从远在万里之外的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传来好消息:在那召开的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正式审议通过将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是我们江苏的首个自然遗产,也是我们中国首个海洋领域的世界自然遗产。
那一天,我在演播室里,首播了这条消息,内心有说不出的激动。因为我知道这条喜讯对于盐城来说意味着什么,同时我也知道,为了这一刻,有多少盐城儿女付出了心血和汗水,今天我就想和大家分享几位我在采访中认识的生态卫士。首先是这位:
麋鹿“奶爸”
1986年,27岁的卢兴保来到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为了一名饲养员。那一年,盐城人民从英国迎回的39头麋鹿正需要人照顾,说迎回,是因为这个曾经在我们国家繁衍了数百万年的物种,却在海外漂泊了数百年,我们迫切希望它们能够回到这片故土,恢复野生种群。但是一切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顺利。
1987年,是麋鹿回归后的首个产仔年,可是一连四头母鹿产下的都是死胎。当卢兴保他们发现24号母鹿因难产快不行的时候,迅速给她做了手术,从她的腹中取出了一头麋鹿幼崽,这头小鹿存活了下来,可她的妈妈24号母鹿却永远地离开了。
从此这头小鹿就成了卢兴保的全世界。卢爸爸给她取名“醒醒”,希望她能唤醒更多人的生态保护意识。在卢兴保的呵护之下,醒醒一直活到23岁,成为了麋鹿当中的寿星,至今世界上最长寿命的记录还是由她保持的。
在此期间,卢兴保还协助科研团队,完成了保护区植被覆盖的课题研究。每天卢兴保都要步行几十里地,在保护区周边采集草料,终于他从500多种植物当中找到了麋鹿可以食用的198种草料,解决了麋鹿喂养方面的难题。
如今的卢兴保,已经已经从小卢变成了老卢,我问他,33年只做一件事是什么感受?他反问我说,“你不觉得我们将麋鹿种群发展到这样的程度,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吗?”我想了想,确实很酷。
如今,保护区的麋鹿种群总数已达5016头,其中野生麋鹿增加到1350头,成为世界上数量最多、基因库最丰富的野生麋鹿种群。
这几年,因为直播的需要,我总是有机会走进麋鹿保护区,接触到卢兴保和他的同事们,当我和麋鹿专家在野放区,看见成群的麋鹿在鹿王的带领下恣意奔跑的时候,我才真正感受到了诗经中说的那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描述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驯鹤专家
从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向北100公里,坐落着盐城国家级珍禽保护区,这里是全球最大的丹顶鹤越冬地,每年有300余万只珍稀濒危候鸟在这里停歇。这个地名大家或许没听过,但是有一首歌大家一定很熟悉:
“走过那条小河,你可曾听说,有一个女孩,她曾经来过……”
这首歌讲述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三十多年前,东北姑娘徐秀娟为了寻找走失的丹顶鹤,不幸遇难,年仅23岁。这个故事发生的地点就是我们刚刚看到的那片区域。
在她牺牲后,同样在珍禽保护区工作的吕士成拿起了接力棒,作为曾经的同事,他决心完成徐秀娟烈士未尽的事业——实现丹顶鹤人工驯养与繁殖。
上个世纪80年代的珍禽保护区,环境非常艰苦。没有自来水,只能用苦涩的咸海水做饭菜。没有照明电,想要人工孵蛋非常困难。吕士成和同事们采用当初徐秀娟教的办法,用煤油灯照明、用土炕加温,靠着一股韧劲和耐力,保护区的丹顶鹤逐渐增多,从最初的几只繁衍到现在的一百多只。
在这之后,吕士成开始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保护区的生态建设中去。如今,这片太平洋西海岸原始生态保持得最好的沿海滩涂,已经成为全球8条候鸟迁徙路线中“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里不可替代的关键中转站。
今年清明,吕士成专门来到徐秀娟的墓碑前,郑重地告诉她:你生前未尽的事业,通过我们的努力,已经实现了!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加入到了生态湿地的保护和建设中来,比如画面中的这位:
接力前行
他叫俞晓鹏,三年前来到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担任麋鹿管理员。如今,这个25岁的年轻人,俨然已经成为这群麋鹿宝宝的大哥哥。
每天,他都要和同伴们一起给小鹿喂奶、喂草、排便,带它们运动,这些琐碎的工作,从早上6点一直要持续到晚上6点,一年365天,一天也不能间断。
像陪伴小孩一样,喂养麋鹿,也需要细心、耐心和责任心。尽管很累,俞晓鹏却觉得很有成就感,他告诉我“保护野生动物,保护自然环境,需要我们所有人共同努力。”
这是一支由21人组成的管护队伍,在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这片候鸟迁徙的重要驿站上,他们肩负着守护湿地生灵、保护蓝天净土的责任。作为巡护工作的重要一环,清理白色垃圾,防止鸟类误食,需要他们走遍保护区的各个角落。日夜巡护,终年如此。他们告诉我:工作中最幸福的事儿,就是抬头看见鸟儿在保护区内自由飞翔。
黄海湿地,鹤舞鹿鸣。申遗成功之后,盐城的脚步依然不会停止,我们还会继续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态文明思想,不断向世界展示中国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最新成果。卢兴保、吕士成、俞晓鹏和盐城许许多多、一代又一代的生态卫士,用徐秀娟式的坚守,用他们对自然的朴素情怀,守护着这片东方湿地。
当代中国,正融入全球生态系统治理。一起守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这是我们共同的愿望!
(作者为盐城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