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之中守初心
2020-09-16 16:18:00  

平凡之中守初心

戴璐璐

最近有一部很火的影片,相信很多人也看过,叫做《烈火英雄》,看电影的时候,毫不夸张地说,我哭湿了一包纸巾。为什么?因为我做记者的这六年里,我采访接触消防的机会多一些,也因此,我对影片中“火场如战场”的体会比别人更加深刻,那种惊心动魄和生死考验甚至超过了电影。

照片上的人叫谢勇,是淮安的一名消防队员。2018年5月12号,傍晚5点多,淮安市清江浦区恒大名都小区一幢单元楼的管道井发生火灾,在救援被困群众过程中,谢勇将自己的呼吸面罩交给了同伴,自己却在速降过程中不慎从高楼坠落。

接到消息后,我们的采访团队是第一个到达现场的,当时火场的火情十分紧急,浓烟还在弥漫着,在警戒线的外面我都能闻到呛人的烟尘味儿,感受到火灾带来的紧张和热度,身在其中的消防队员是一种怎样的感受?在外围拍摄、采访小区的群众时,大家不约而同地说到了坠楼的消防战士,眼中的心疼让我深深地震撼。

21岁的年轻生命情况到底如何了?我们在医院的抢救室外焦急的等待着,晚上8点多,当急诊室的医生宣布谢勇重伤不治时,送谢勇前来就医的消防战友们,那一个个刚毅的汉子瞬间都哭成了泪人。花样的年华瞬间凋零!“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时”,与谢勇关系最好的陈吉不停地追问身边的战友,“谢班长总教我们遇到危险时要学会保护自己,可他自己为啥不知道照顾好自己?”

不是谢勇不懂得照顾自己,当时他本可以将呼吸面罩留给自己,但是危急时刻,他毫不犹豫地把生的希望给了别人,这是他作为消防战士对自己职业的坚守和维护:危难时刻,挺身而出。水火无情人有情,灾难现场的逆行者们,往往都是这样,把生的希望留给群众,却只给我们留下最美的背影。谢勇牺牲后,他的战友们忍着悲痛,完成了那次扑火救援任务,解救被困人员36名,群众无一伤亡。

两天后,也就是5月14号下午是谢勇的追悼会,这是我所见过的最隆重也是最沉痛的一次告别,两千多市民自发前来为英雄送行,他们也许跟谢勇素不相识,但是他们崇敬的是谢勇用生命的代价书写的对“消防队员”这一职业的坚守和责任。

追悼会上,谢勇的母亲泣不成声,心爱的儿子走了,永远的走了,走在母亲节的前一天,她理解儿子的选择。她说:“每次出完警后,谢勇都会将身上洗干净,换上整洁的衣服再和他们视频。虽然谢勇口口声声说自己有洁癖,其实她知道,谢勇是怕她看到自己救援后的狼狈模样,怕她担心。而她最想听的,就是谢勇能再喊一次妈妈。”

电影《烈火英雄》当中,消防队员们那句“我们不怕死,我们只是怕别人不知道我们做了怎样的一件事”也触动着我这个当记者的心。

每一次急难险重的关头,消防队员们都会义无反顾地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身体、生命维护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汶川地震救援中,有他们;盐城龙卷风过境,有他们;响水化工区的爆炸现场,有他们……“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我为我有机会告诉别人“消防队员做了怎样的一件事情”而骄傲,也为他们在看似平凡的岗位上不平凡的坚守而深深感动。

这些年来,在我的采访中,这样的“平凡的坚守”还有很多,岗位有不同,但是他们身上对理想和信念的“坚守”和“初心”是那么的耀眼和夺目。

86岁的老人陈友善义务护路31年。在他家的旁边,有一条叫椿树斗的路,是季桥镇通向席桥镇的唯一公路。从1986年起,陈友善老人每隔十天八日,总要花几个早上或傍晚的时间,把道路护理一次,碰上雨天,还要冒雨填实路上的水洼。尽管随着乡村路网的不断更新,这条椿树斗走的人越来越少,但陈友善老人还倔强地坚持着,30多年,只要还有人需要这条路,他就继续做这个护路人。

洪泽湖上的“平安卫士”唐国章,13年来踏遍湖区的每一寸热土,摇船穿行过湖面的风风雨雨,与派出所的民警、辅警共同努力,把老子山派出所打造成为全区群众安全感和满意率最高的派出所之一。这样的坚守是因为他心中始终有着一份信念:为湖区百姓撑起一方平安的家园。

“坚守”和“初心”说起来简单,但是做到长期的坚持和不畏磨砺却很难。这其中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信念!前不久,作为我们台策划的“高温下的劳动者”系列活动的一部分,我与同事一起走进消防队送清凉。6年来,消防大队的门我来来回回走了很多遍,但是当天却是我第一次去体验消防指战员的生活,从穿着防火服到各种训练。第一次穿上厚厚的防火服,我问了一句很傻的话,我说,现在温度那么高,那火场里的温度得有一百多度吧?我记得当时只有23岁的消防小哥哥笑着,轻描淡写的说“火场里1000多度吧”。我想,只有比火的温度更高的信念才能够让这些年轻的消防指战员们在面对危难、面对险情的时候,逆火而行。

习总书记强调“不忘初心”,就是不忘我们当初选择的动机,不忘来路的源头。作为年轻人,我也曾羡慕别人在自己的工作领域取得了非凡的成绩,成为行业内的佼佼者;我也曾抱怨过自己的职业,听着光鲜,做着累人,拿钱不多;甚至我也曾想象有些女孩子一样,尽早找个人嫁了,轻松惬意地过人生。但是最终,我采访的这些“平凡的坚守”者重塑了我的人生观、价值观。

回溯过往,我记得,我走入记者这一行列的初心是因为热爱,也许,我一直会做一名小记者,我想说,我允许这种平凡,允许让这些点点滴滴的“小事”堆砌我年轻的生命,但是我会脚踏实地的往前走,如同一粒珍珠必须经过每一粒沙的磨砺,才会变的光芒四射。近年来,我主动担纲一些重大题材的采访,主动下基层、走乡村。尤其是今年夏天,我的皮肤都晒黑了好几个度,闺蜜问我“你为什么这么拼命?”我想套用一句话:“因为我喜欢的东西都很贵,因为我想去的地方都很远。”

在这里,我想套用一句卢新宁在《北大致辞》中说过的一句话: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再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