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少年的拍客梦
2020-09-16 16:14:00  

西部少年的拍客梦

钱念秋

在讲我的故事之前,我先给大家看一张照片。这是一张风景照,拍摄地点在宁夏中卫市海原县。当我看到这些草地上的羊群、洒下的阳光时,我就被它印象派的画面深深打动了。

我没想到,这张照片出自一位西北部的放羊少年之手。他叫马晓贵,今年13岁,来自宁夏海原县海城镇白梁村,这是一个大山深处的村庄,他的家,就在村子里的一个半山腰上。

我是如何认识马晓贵的?我又是怎样看到这张照片的呢?

2019年7月31日下午3点,我来到了宁夏海原高台寺远景希望小学。一起同行的还有我的3位同事,和四十多位来自江苏的支教志愿者。同时,这也是们现代快报“与爱同行宁夏大助学”活动第8次来到宁夏。

这次来,我们带来了鞋子、文具等爱心物资,给孩子们举办了一场隆重的升旗仪式。同时在来之前,我们还构思了一个创意。我们发布了一个征集启事,希望从爱心人士这里征集10部手机,我们将手机带到宁夏,交到希望小学的孩子们手里,让他们做一次“小拍客”,拿着手机去拍一拍自己的生活,拍一拍自己看到的世界。不到一周的时间,这10部手机就征集到了。

到了希望小学以后,我们将这些手机发给了10个孩子。当时,我们心里其实也是没底的,很担心,这些小拍客们有没有足够的思考能力,操作能力,能不能够拍出让人眼前一亮的照片。

但是在第二天,让人惊喜的事情发生了。这10个小拍客,每个人都拍出了不少“大片”。他们在自己的上学路上,学校里,家里,拍到了妈妈给小羊羔喂奶,拍到了共同嬉戏的小伙伴,拍到了透过花朵看到的校园。

这些照片,让我看到了孩子们眼中最美的世界。本来,我们是想通过支教,让这些孩子们看一看外面的世界,开一开眼界。但是没有想到,他们也通过照片,让我们大开眼界。所以西部的这些孩子们让我懂得了,他们的可塑性、观察能力、思考能力,一点不亚于我们城市里的孩子。

我们发现,有一位叫马晓贵的小拍客,他的作品是最亮眼的。他拍到了阳光下的羊群,牧民,荞麦花海。这些照片,很多都是他在放羊时拍到的。

马晓贵住在一个离学校大约7里路的村子里,为了能来上学,他每天很早就起床,要徒步一个小时才能到学校。从学前班开始一直到6年级,他就这样走了7年。

马晓贵是一个不爱说话的孩子,安静而又坚强。我们问他,上学的路累吗?冬天冷吗?他只是摇摇头。沉默了良久以后,他突然说了一句:“有时候,走着走着,天就亮了。”当我听到这句话时,我的内心被他的坚强、深沉打动了,同时我也为他感到一点心酸,这7年来,他究竟是怎样在求学路上走下去的呢?

在当小拍客的这几天里,马晓贵的性格也在悄悄地变化。一开始,他总是躲着我们,不好意思把照片给我们看。我们鼓励他说,你拍的真棒,很有想法。渐渐地,他开始主动给我们看自己的作品,和我们交流。每次拿出手机,他都露出一种自信的微笑。

在和马晓贵相处几天以后,我们决定要给他拍一个微记录片。为了达到最好的效果,我们当天虽然工作到了凌晨1点才睡觉,但是在凌晨4点30分就赶到了马晓贵家里。当时,天还一片漆黑,要打着手电筒才能走路。很难想象,在冬天,马晓贵是怎样艰难前行的。

在拍摄过程中,我们目睹了马晓贵的生活。起床后,他仔细地将被子叠好,穿好鞋子裤子,去卫生间用水壶取一把水抹在脸上,然后穿上一件外套,就出门了。

宁夏的昼夜温差比较大,马晓贵一边走,一边搓手取暖。他说,有时候路上还会遇到野狗,他就拿着石头吓唬它们,它们就不敢动了。

马晓贵走着,我们拍着,渐渐地阳光也从山上洒落下来,这也正是他所说的,“走着走着,天就亮了。”

其实,在马晓贵上四年级以前,他走的路都是山路,石子路,但是这几年,他走过的很多路都已经变成了水泥路了。他的上学路,也更好走了。

马晓贵的父母身体不大好,家里的收入全部依靠庄稼和二十几只羊。在拍摄最后,马晓贵说:“我还想继续念书,想上大学,想去当兵”。他还说,这几天和我们的相处中,他已经开始喜欢拍照了,还想继续拍下去,想要用照片记录眼中最美的世界。

8月7日,纪录片发布后,很多支教志愿者都来跟我们说,片子他们每个人看过了,都很感动。还有一位南京的小学老师,看到一半就哭了。这位老师在评论里说,感谢我们将孩子的梦想拍得这么美。

我们的支教活动名叫“与爱同行”。从2012年开始,我们带着爱心志愿者,满满的爱心物资,已经是第8年来到宁夏海原,来到高台寺远景希望小学里支教,进行一对一的资助和帮扶。这所小学也是由我们江苏的爱心人士捐资,和当地共同建设的一所小学。

8年来,这里每一年的变化,我们都看在眼里。学校里,黑板上安装了电子大屏,有了计算机房,图书室,教学设施甚至比很多城里的学校还要好。学校外,通向村子的水泥路都修好了,村民们都住上了宽敞明亮的砖瓦房,生活正在渐渐变得美好。

2018年,从这所希望小学毕业的学子中,有4个孩子考上了大学,成为了从这所小学走出去的第一批大学生。其中的马海梅同学,她从小学毕业以后,一直受到来自江苏盐城的爱心人士的资助,去年她以高出本科分数线100多分的成绩,考入了江苏大学。今年,她和我们一起回到了她的母校,参与了支教活动,给孩子们上了第一课。

相信,我们的爱心和努力,能够让更多大山里的孩子走出去,实现他们的梦想!让他们走出大山,走向世界!

(现代快报新闻中心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