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初心
裴凌曼
今年的7月1日,我正式成为了一名党员,引领我走入党组织大门的,是我跟踪采访了3年时间的“找党老人”张道干。我手中的这枚党徽就是他留给我的。
70多年前,张道干的爷爷奶奶三个月之内先后被土匪杀害,他自己差一点被日伪汉奸活埋。是母亲东挪西借用了400元钱才把他赎回来。回到家中后,张道干遇到了影响他一生的人—马振藻。
1942年秋,马振藻受上级指派到界集一带开辟抗日根据地。在马振藻的影响下,张道干加入到革命的队伍中。没多久,杨美田也来到这里,担任妇救会主任。马振藻带着武工队破坏敌人的交通线,砍掉日军电话桩,袭击日寇运输队。为了方便开展革命工作,张道干让马振藻夫妇吃住在自己家里,秘密发展抗日武工队。1942年12月的一天晚上,张道干瞒着家人,在一张棉纸上郑重地写下了自己的名字,19岁那年,他成了党的人。
就这样,张道干在马振藻的介绍下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马振藻告诉张道干,共产党就是为人民做事情,一个鸡蛋都能作为党费。
1944年6月,马振藻和杨美田又奉命发展新的抗日武装。临走前,为感谢张家人为革命的付出,马振藻交给张道干三块银元。这三块银元就是杨美田抗战时变卖首饰嫁妆换来的。为了将子弹、大洋和情报顺利交给新四军,杨美田从河南睢县出发,一路乔装打扮,在过徐州南门时,还碰上了日本兵,她是将子弹和银元放进了侄子的棉衣棉裤里才顺利过关。
1946年11月,张道干所在的党组织遭到破坏。为保护同志,负责人被捕前销毁了党员名册和相关证明材料。张道干从此失去了党员身份。
其实,在部队时张道干表现很突出,部队指导员多次动员他入党。张道干倔强地认为:打鬼子时就已经入党,组织关系在地方,不用二次入党。他说:我是党员,又没犯过错误,为什么还要二次入党呢?
1950年,张道干从华东野战军警备旅复员回乡。他急切地找到地方党组织,但已无人能够证明他是党员,此时他把复员证也弄丢了。想恢复党员身份,又一直拿不出证明材料。有人提出,只有找到入党介绍人马振藻才能来证明。从此,张道干踏上漫长的找党之路。
人海茫茫,找一个人谈何容易?年轻时他跑遍周边的村庄,还一次次到外地,可就是没有马振藻的消息,被人质疑、被人嘲笑可他却从未想过放弃。年龄大了,走不动了,张道干就让侄子帮他继续找。
张道干有过妻子,却无子女,一直跟侄子一家生活。1998年张道干生了一场重病,连续11天粒米未进。身体虚弱的他躺在床上,哭着对侄子说:“这辈子当兵打鬼子的历史没了,党员身份也找不到了,我死了也不能闭眼。”
2014年10月,他来到我们报社,希望通过媒体报道帮助他寻找到他的入党介绍人,找回他的党员身份。首次接触他,我就问他:“您都这么大年龄了为什么要一直寻党呢?如果找不到证明人,也不能恢复党员身份怎么办?”老人瞪大眼睛对我说:“党是我第一条性命,我怎么能不找啊?那是我抗战打鬼子,流血流汗拼了命加入的党组织,我不能丢,我要一直一直找下去。”
我又问他“找到党员身份后,你要干什么呀?”老人说:“不要金,不要银,责任到了,我要感念,如果可以,我还想为共产党做贡献。”此后的几年时间里,我陪伴他走进校园、来到烈士陵园给年轻人宣讲他和战友,和党的故事,感染了很多很多的人。
为了帮助张道干寻找入党介绍人,我和他的侄儿走遍了界集镇周围大小十几个村子,可知道这段历史的人早已经不在了。幸运地是随着我们报道的不断发出,也不断有人给我们提供线索。我们在曹庙、屠园等地陆续找到了他在解放战争时期的战友,但是最直接的入党介绍人却一直杳无音讯。后来,所采写的关于抗战老兵张道干寻找党员身份的文章发出几个月后,泗洪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帮忙联系上了马振藻的妻子杨美田。可遗憾的是马振藻已经在1991年去世。
在2015年7月19日央视《等着我》节目中,93岁的张道干和94岁的杨美田分别71年后再次相见。节目现场,张道干将增藏了70多年的3块银元交给了杨美田。他说:“银元是党的财产,是我入党73年的见证。”原来,当年马振藻给张道干的三块银元,他根本没有花。特殊的年代,三块银元对普通农户来说也算是一笔不少的钱。可即便穷得吃不上饭,屋顶有窟窿,生病没钱治,张道干也没有把三块银元拿出来,甚至一直瞒着家人有三块银元的存在。他认为,马书记是为共产党工作才在自己家里吃住的,怎么能收钱呢?这银元是党的财产,不能乱用,有朝一日还要归还给党。
有一年,张道干生病,找不到吃的,吃的甚至是树皮、草根和猪糠,他也没舍得把银元拿出来换钱,他始终认为那是党的钱,在离开家乡前,他把银元埋了起来。退伍后,他在家里挖了两处,才把3块银元找到。从这以后,家里再穷他都没有动3块银元的念头。
在等待的日子里,老人总是盼啊盼啊。他盼望着有生之年能早日回到党组织怀抱。唯一能证明张道干党员身份的只有杨美田。
2015年8月4日,杨美田在子女的陪伴下,从河南来到张道干家中,为张道干的党员身份作证。当年张道干入党时杨美田和张道干的弟弟在外面放哨,丈夫在张道干家中经常召集党员会,张道干都参加了,证明纸上有她的签名和手印。
为给张道干证明杨美田又带来了三块银元,三块银元成了他们之间的牵挂和念想,更见证了三人深厚的战友情。
而地方组织部门为完成老人的心愿,进行了大量的走访和调查。特别是在找到杨美田老人后,有了最为直接有效的证词。
终于,好消息传来了。2015年12月18日,宿迁市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同意恢复张道干党籍”。我第一时间跑去告诉他。他眼含热泪说:“党没有忘记我,我心满意足了,心满意足了!
12月25日,在他的党籍恢复仪式上,张道干颤抖地举起右拳,面对党旗庄严宣誓!那一刻,他领回了73年党龄。看着鲜红的党籍证明和党徽,不识字的他摸了一遍又一遍。“归队”的路啊,他走了70年,终于回到了党组织的怀抱。后来,他七上央视节目,只为那一句“共产党是我的命根子,是我一辈子的信仰。”
为让后人能记住这段历史,2016年6月15日,两位九旬老党员分别从河南、泗洪出发到南京一同将三块银元捐赠给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这三块银元将三个老兵紧密相连,他们始终牢记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同样激励着后人。
2017年9月,因肺部感染老人住进了医院。病床上的他面对组织领导来看望,颤巍巍地从枕边掏出用手绢包裹着的存折和现金,一共9406.77元,全部交给了党组织。虚弱地喊出“这是我这辈子最后的党费,请组织收下……”
2017年10月1日,这是我陪伴张道干老人的最后一天,那天窗外下着小雨,他嚷着要回家,我劝他,再等等再等等吧,没想到他把一枚党徽交到了我的手里,望着我说,谢谢了,这一声谢谢了,让我泪如雨下,也更加让我理解了信仰的力量。从“丢失党员身份“到“找回党员身份”,他几乎用尽了一生的时间,寻找一个叫信仰的“家”。临终前,他怀抱着入党介绍人的照片安详离去。
张道干去世后,宿迁掀起学习张道干精神的热潮,还在他曾经居住的过地方建起了张道干故居,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理解“找党老人”的初心。
就是这样一位普通的老人,改变了我,改变了我的人生观和价值,他执着坚守的那份对党的初心,坚定了我想成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决心。通过申请,今年如愿成为一名共产党员,这将促使我今后在新闻战线上,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采访一个人,从未想过会持续这么久。采访的初衷,是为了发表。但并不是每一次与老人接触,都可以有发表的东西。可是我并不感到遗憾,相反感到庆幸。庆幸我自己在每一次的接触中,都能比上一次更深入地走进老人的内心世界,洞察老人对党的热爱。
不忘来时路,只要共产党人在,“初心”就不会被遗忘,我相信,唯有带着初心和使命继续做一名好记者。
(作者为宿迁日报社民生新闻部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