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在谋 传播在人
——常州广播电视台探索媒体融合新路径
汪忠泽
2019年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举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使主流媒体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近年来,常州广播电视台始终将移动优先作为践行核心价值观、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坚持深耕本土、深化改革、深度融合的发展战略,根据“终端随人走、信息围人转”的指导思想推进媒体融合不断向纵深发展。尤其是今年以来,各项改革持续推进,融合传播格局进一步显现,广电影响力得到有力提升。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常州三杰之一瞿秋白同志诞辰120周年。1月29日,常州广播电视台推出特别节目《江南第一燕》,节目中,除了主持人对多位专家学者的访谈之外,记者还沿着先烈的足迹,奔赴北京、上海、海南、福建等地走访调查,实地体验,全方位展示了瞿秋白短暂而壮阔的一生。节目除了在常州电视台播出外,同步在常州手机台推送,受到各界关注和好评。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内瞿秋白研究权威专家陈铁健先生说:“仔细拜观,深感编导、主持、采访、摄影、剪辑,无一不佳,感人至深,可佩可敬!”人民网编辑史江民认为:“一个地市级电视台,用心做出这样的好节目,不是走形式、走过程,而是脚踏实地,饱含深情,追寻秋白足迹。常州人民以秋白精神纪念秋白,让人尊敬。”
2019年3月28日,常州广播电视台辖市区融媒体记者站集中挂牌,集广播、电视、报纸、网站与新媒体融合传播于一身的融媒记者开始蹲点辖市区一线,着力打通“采访前端一公里”和“传播最后一公里”;
4月26日,常州广电全媒体传播学院成立,统一负责全台采、编、播、制和融合传播、产业拓展、行政管理等岗位的培训,切实从理念思维、业务技能上真正推进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
4月29日,常州广电发起,联合运河江苏段沿线11座城市广电同台举办“2019江苏运河名城大型诗会”,活动得到11座城市的广播和新媒体平台以及新华社客户端、凤凰新闻客户端的同步直播,当天250万人次网上点赞。继首站常州之后,将陆续在运河江苏段沿线其它10座城市举行。
另外,5月常州广播电视台还策划推出大型全媒体新闻行动《同饮一江水 共抓大保护》,摄制组兵分六路,奔赴长江沿线节点城市,共同展现各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生动实践和创新探索……
一、坚定不移推进媒体融合,旗帜鲜明传播核心价值
近年来,常州广电把深化融合作为最主要的创新点来抓。强化平台建设,在全国城市台中最先打造全媒体新闻指挥平台,也最先入驻人民日报全国党媒公共平台,四年多来的不断完善和优化,初步融通“策采编审发”环节;强化专题策划,每天编前会等统筹选题和组织实施,推动与新兴媒体的融合传播,创新表现方式,优化用户体验,“十九大常州说”《幸福花开》等融媒作品点击量超50万;强化移动矩阵,旗下新媒体综合用户突破380万,官微“中吴网” 囊括政务、服务、公益、商业等60多个公号集群,“常州手机台”APP上线两年多下载量80多万,日活量4万多,与人民网、新华网等建立平台合作,形成“五位一体” 新媒体矩阵;强化优质内容,原创内容、视频直播、线上线下互动,增进用户黏性,促进品牌打造,“龙城亮剑抓老赖”点击量超100万,岁末跨年网络盛典超200万;强化组织架构,集成化、扁平化、团组化,实施教育、健康等垂直化的融媒体事业部,促进相同主题、不同栏目、不同载体的新闻报道的同步策划、同步部署和分众传播;强化资源集成,无线传媒统合公交、社区、楼宇及地铁等移动端,推进“广电无处不在”;强化营销整合,成立营销中心,整合媒体资源,发挥团组优势,实行类公司化运行,推动内容生产和产业营销的要素合作。
二、以“广电+”为抓手,促进传播渠道的优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要坚持一体化发展方向,通过流程优化、平台再造,实现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有效整合,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管理手段共融互通,催化融合质变,放大一体效能,打造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
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一环,就是采编发流程再造和融媒体中心建设。常州广电在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方式方法上继续探索,在向基层拓展、向楼宇延伸、向群众靠近上继续下功夫,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和信息服务。
一是以“指挥平台”统筹核心价值传播。常州广电从2015年投建全媒体新闻指挥平台,依托该平台,新闻中心、节目中心内包括《常州新闻》《新闻夜班车》《社会写真》《政风热线》等各栏目以及广播和新媒体矩阵,凡涉及主题主线的报道、热点舆论的引导,就有了统一有序的策划和组织;牢记政治使命、首选社会效益、坚守文化责任也就有了保障和落实。尤其在推进媒体融合中,融通策采编发环节,新闻采编和内容分发的流程明显优化,质量、效率大为提高。每年围绕城市热点,广电要重点策划30多组系列报道,由此传播形态纷呈各异、传播价值高度一致。
二是以“移动优先”协同节目形态创新。按照“人在哪,阵地在哪”理念,常州广电2017年起就减少了传统电视栏目投入,强化以“常州手机台”APP为核心的移动新媒体平台建设,主页设“看电视”“听广播”“壹直播”三大板块,不仅实现广播、电视的节目群与手机客户端的融合互动传播,而且强化广播、电视和手机客户端“三位一体”的融合直播优势;不仅强化主流新闻的网络表达,而且增强用户需求的栏目创新,逐步形成几十乃至上百个专题构成的微频道矩阵集群,各自吸引相近价值取向的社群圈子。同时,与江苏广电、新华社、中国移动等合作,进一步丰富常州广电的节目形态和发布渠道。
三是以“深耕本土”带动特色节目定制。深耕本土不仅在于深做本地新闻,也在于用好城市资源。常州广电结合和延伸城市资源,从扩大有效供给、降低比较成本、完善要素配置的角度,精减节目数量、提高节目质量、增加节目定制容量,并按照互联网和“广电+”的思维,不断优化传播渠道,提高节目传播的质量和效益。
比如全台遴选优秀采编人员建立融媒体记者站,共建内容发布、信息服务、品牌推广、技术支撑平台,开设《联播常州》电视栏目及常州手机台移动端垂直栏目,及时、高效、多终端地传播全市域各板块工作;比如充分利用常州律师资源,开办《有请大律师》电视访谈节目就大受欢迎;比如充分发掘城市人文资源,与江苏广电合作,十年来创作生产的影视剧获得25个全国性奖项、其中4个全国“五个一工程奖”,有12部人物传记片在央视播出,形成“常州名人系列”;比如充分梳理常州友城资源,四年多来,招募160多位市民作为“民间大使”,随节目组到达五大洲13个国家和地区的15个常州友城参访,至2018年底推出13季大型人文类纪实节目《双城记》92集,讲好常州故事,引发广泛关注和好评。
四是以“无线网络”整合户外传播资源。提升传播效益,除巩固、提升广播、电视、广电报和新媒体等传播渠道的影响力,还要争取“在路上”的传播资源。近几年,常州广电逐步形成拥有1200辆公交车的车载电视、500多块高档商办楼的楼宇电视、120块社区大屏和2500辆出租车LED屏,并在2017年初与常州轨道交通签约战略合作,共建地铁移动电视。至此,“五位一体”的常州广电无线传媒有限公司正式运行。统一技术平台、指挥体系、内容审核、信息发布、数据分析,推动与传统广电并行共享的融合传播,使得用户“在家中”、“在路上”、“在单位”的信息接收无死角,真正实现“广电无处不在”的传播效果。
三、最大限度促进技术升级,信息呈现更为立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今天,传播的呈现形式愈加多元,图文、视频、游戏、AR等等,信息呈现更为立体。在物联网、人工智能、云技术等新技术推动下,万物皆媒的时代到来。
常州广电始终注重技术升级和引领。2015年投资近600万建设全媒体新闻指挥平台,获广电总局科技创新奖;2016年发起成立江苏城市传媒技术协作联盟,促进人才、装备、项目和技术的共建共享;2017年在全国城市台中率先实现全频道高清化播出,投入600万;2018年又创建了新型多功能融媒体高清直播车,投入800万,实现广播、电视、新媒体全域制作共享,具备城市移动应急指挥功能,技术方案国内首创。
其中,2017年常州广电全新谋划在移动客户端的整体布局,将“无线常州”APP全面改造升级为“常州手机台”APP,有效整合各种广电媒介资源、生产要素,使内容、技术、平台、人才共享融通。先新闻化,后服务化;先广电+,后互联网+;先媒体化,后平台化;这是常州手机台确定的三个重要发展路径。
常州手机台“常新闻”板块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唱响主旋律,做强时政报道。先后制作了“砥砺奋进的五年”、“天南海北常州人”、“我家这五年”等新闻专题;全面建立新媒体优先发布供稿制度,民生新闻第一时间精准呈现。《社会写真》《都市新闻坊》、《生活369》《老娘舅》《晚高峰》等多个电视栏目都在手机台有内容再造、品牌互推等各种形式的内容合作。广播各个频率适合新媒体传播的精品内容也在机台开辟了“好声音”通道。除了对内融合外,手机台还进行对外平台连结合作。第二届江苏发展大会期间,常州手机台与荔枝新闻合作常州站的直播和专题,双平台推动内容嫁接与流量互推;和新华社的直播内容合作已经进行常态化运行,直播港珠澳大桥、十九大系列等取得了很好的传播效果;和人民日报中央厨房的合作也进入初期阶段,《幸福花开》进入了《人民日报》举办的全国十九大新媒体精品百强榜单。《刘海栗画展在京揭幕》在《常州手机台》《我苏网》《新华社》多平台推送,综合流量近12万。
现在,城市台正在遭遇传媒寒冬,但也伴随城市自身转型升级的新机遇,关键要深耕本土、深化改革、深度融合,在融合的大背景大趋势中,大力推进组织创新、机制创新、节目创新、服务创新和人才创新,满腔深情为城市讲述精彩故事,赢得融合发展新大作为。
(作者为常州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台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