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理解和报道社会新闻
在全媒体平台讲述好故事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凸显的特色与思考
陈迪晨
媒体融合是一次全新的艰苦征程,不管技术如何推陈迭代,媒体业态和传播形式如何变革,内容生产始终是媒体的看家本领,优质内容始终是稀缺资源。扬子晚报全媒体新闻栏目“紫牛新闻”的定位是优质原创社会新闻报道,“紫色的牛”寓意市场上的稀缺产品。“紫牛新闻”追求“在这里遇见不同”,是扬子晚报坚守品位,加大独家原创新闻,彰显个性的成功尝试。其最大的特色也是最宝贵的经验,就是2018年12月20日中宣部新闻局对“紫牛新闻”专题阅评中所指出的,“从效果出发正确理解和报道社会新闻,努力坚持主流价值观,从策划选题、采访写作到全媒体平台发布,始终把社会效果放在首位”。
一,发挥“四力”,聚焦普通人闪光点和温暖人心的正能量
栏目选题立足江苏放眼国际国内,通过挖掘凡人小事的闪光点,大力弘扬主旋律,呼唤人间温情,激励奋斗情,鼓舞人心向上。2018年6月19日,“紫牛新闻”刊发《失聪女孩读唇语考上清华博士:无声世界里流淌着澎湃的歌》。次日,人民日报和新华社官微头条推送这条新闻,央广新闻、中青报等全国百余家主流媒体和政务新媒体转发,亿万网友热议点赞。
这是一个具有时代特征的正能量故事。报道向世人展示了这样一幅景象:自幼失聪的女孩自强不息,父母从不放弃,社会频送温暖,学校毫不歧视。报道向人们传递了这样的信息:只要肯努力,社会会给予你一切实现梦想的条件。这正是“中国梦”的生动例子,生动地诠释了“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新媒体时代,什么是好新闻,什么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优质内容?也许,不必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平凡人平凡的奋斗就足以谱写出悠扬奋进的歌曲。2018年2月5日,《卖鱼西施走红:20岁的颜值,40岁的双手》一文,讲述了苏州一位被网友称为“卖鱼西施”的姑娘,与家人一起打拼奋斗的故事。记者在最平常的生活图景里,发现了普通人灵魂的美丽,沉静笔墨勾勒出的不仅是卖鱼姑娘清丽的面容,相比较一些人浮躁而功利的价值观,表现出难得的朴实、安然知足。报道提炼出这样的主题:用勤劳的双手与家人一起奋斗,这才是真正的幸福。“卖鱼西施”与时下为了成名而做出种种出格之举的网红主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受到人们由衷的赞扬和祝福。这篇报道的视频在全媒体平台观看量过千万。
这几篇报道讲的都是发生在普通人身上的故事,“紫牛新闻”敏锐挖掘到了这些凡人小事中折射出的闪光点。这说明在大时代背景下,类似的主旋律、正能量例子俯拾皆是,需要的只是媒体记者充分发挥脚力、眼力、笔力和脑力,下功夫去挖掘。网络时代,很多媒体依赖于转发猎奇甚至低俗的故事,“紫牛新闻”上述“爆款”凡人小事,有江苏本地的,也有全国其他地方的,作为一家省级晚报,立足本土放眼全国,深挖本土资源、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寻找有价值的线索,通过深度报道和视频全方位多视角展现人物故事,在新闻报道日趋同质化的今天,有价值的独家内容成为稀缺品的今天,对广大传统媒体和网站具有示范意义。
二、把百姓的事当成份内事,体现主流媒体的责任担当。
新媒体时代,主流媒体的使命和担当不能丢,媒体融合,需要融合的不仅是新媒体的技术,还有传统媒体紧密联系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紫牛新闻”栏目紧紧抓住百姓需求,舍得投入采编力量,把群众的操心事、烦恼事、焦虑事当作自己的份内事,通过新闻报道维护群众利益,推动问题解决。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是统一的。新闻媒体要直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直面社会丑恶现象,激浊扬清、针砭时弊,同时发表批评性报道要事实准确、分析客观。”这是我们在新形势下做好党的舆论监督工作的重要遵循和行动指南。2018年10月26日 ,“紫牛新闻”刊发独家报道《警犬放风时两次被“拐”,一对父子被判刑,一对夫妻被取保候审》一文,讲述了浙江金华应某夫妇在路边看到一条又脏又瘦的“流浪狗”,于是产生同情心将这条狗带回家救助,不料这条狗是附近派出所的警犬,这对夫妇因为涉嫌盗窃警犬被警方取保候审。记者了解到,就在此事发生前不久,一对父子也因为“盗窃”这条警犬被判刑。一条警犬为何频频被人“偷”走,当事人是偷狗还是救助?此事引起广大网友的热议。10月27日,人民日报百家号跟进转发,这一事件在主流媒体的介入下,迅速引爆舆论场。“紫牛新闻”对此进行了连续追问,金华警方也数次发出通报,第一次通报表示警方警犬管理确实有问题。第二次通报有了实质性的进展,10月30日,警方决定对涉事派出所所长停止执行职务,对警犬管理员予以辞退,并表示将对案件全面核查,尽早给当事人一个明确的答复。最后,11月3日,此事终于有了结果,警方通知了当事人应某夫妇案件撤销,“紫牛新闻”随即刊发《金华“警犬被盗案”最新消息:警方已撤案》,应某夫妇终于被证清白。一起冤案得以避免,这是在主流媒体层层追问下得以实现的,显示了主流媒体强大的舆论监督作用。公权力的行使应当保持对法律必要的敬畏,而来自媒体的舆论监督,将使公权机关对此具有足够的警醒,并增强自我纠错能力。
主流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更注重“建设”,在于能及时发出善意而客观公正的建议,疏导舆情,供有关部门参考。4月25日,“紫牛新闻”《母亲抛下6岁儿离家,16年后在父亲葬礼上出现争百万遗产》一文报道了一起一审判决的民事案件,一审判决这位抛弃儿子的母亲分得20%遗产,这一判决引起了网友的热议。在当事人提出上诉以后,“紫牛新闻”采访法律专家,对此案进行了全面的剖析,既指出被告儿子之所以败诉是因为证据不完善,也委婉提出,“在法律适用中,当有关推理违背常理时,就应当考虑制度的目的,否则法律就会严重脱离生活。”9月25日,“紫牛新闻”刊登了后续报道《母亲出走16年回来告儿子要分“丈夫”遗产,法院:一分钱不给》,二审法院认为,一审判决认定事实有误,适用法律不当,导致一审判决实体处理有误,应当改判。
全媒体时代一些媒体为吸引流量,纷纷转载猎奇甚至低俗的新闻,既无心思沉下来做原创深度报道,也忽视了身边老百姓关注的热点问题丢失了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公信力逐渐流失,舆论话语权越来越弱。媒体如果远离群众,忽视百姓的呼声,成天只关心明星八卦新闻,不关注民情,必然会被人民所摒弃。主流媒体应该不忘初心,牢记媒体人的使命,扎根基层,倾听百姓声音。这两条新闻线索都是“紫牛新闻”栏目在网络上寻找到的,新媒体时代,媒体的热线电话不复当年的繁忙,群众来信也远没有以前多,需要媒体放下身段扎根基层,去主动倾听百姓的声音,通过新媒体去寻找百姓的诉求,重新构架起媒体和群众的“连心桥”。
三、通过深度调查正本清源,帮助受众辨真假、明是非。
在网络流言、谣言漫天飞的现在,人们常常惊呼“调查记者不够用”,面对纷繁芜杂泥沙俱下的信息,难辨真假。“紫牛新闻”栏目紧盯社会热点,在眼花缭乱的网络信息面前不人云亦云、不跟风炒作,通过翔实的调查,正本清源,告诉人们事实真相,用科学知识揭开谣言、谎言的真面目。
2017年9月,英国世界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发表了一项研究成果,却被一些自媒体断章取义,概括为《多吃主食死得快,多吃肉更健康》这一与常理相悖的结论,随即成为朋友圈里转发的热帖,发表相关文章的自媒体也收获了惊人的流量。“紫牛新闻”记者随即向参与这项研究的中国学者李卫教授进行求证,并咨询了多位营养学专家,用铁一般的事实,对网络流传的谣言进行了彻底的批驳,该文被中宣部阅评点名表扬。一起由有意无意误读科学研究成果引起的不健康的“流量狂欢”被制止了,媒体维护科学、正本清源的功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篇稿件在2018年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荣获二等奖。
2018年4月,一篇自媒体文章《星巴克最大丑闻,你们喝进嘴的竟然是这些》将星巴克推上了风口浪尖,文章歪曲了美国的一项法律裁决,然后提炼出星巴克致癌的话题误导大众。“紫牛新闻”第一时间刊登《“星巴克丑闻” 谁是幕后黑手?》一文,还原星巴克谣言的炮制过程,起底造谣的公众号,提醒受众要加强科学素养,不做谣言传播的载体;呼吁管理部门加强监管,净化网络空间。新媒体时代,主流媒体还要善于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以科技、法律、生活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信息优势服务群众,为人民释疑解惑,解决生活中的难题,同时作出必要的风险提示和预警。
“紫牛新闻”是新媒体的产物,但牢记主流媒体的责任和使命,坚持没有深入调查就不能发布新闻,不接近事件核心,所有的消息都值得存疑,键盘侠、标题党固然一时能吸引流量,却难以经得起时间和事实的检验。
互联网时代飞速的信息集合,不可避免地带来了真与假的辨析。在流量能转变为商业价值的今天,权威主流媒体站在此起彼伏的自媒体营造的真真假假的信息浪潮里,不忘初心,用新闻记者的良心与风骨,坚守新闻真实的价值。
2018年9月19日,“紫牛新闻”刊发的《去迪拜坐加长林肯,见皇家医生,中国游客海外“医疗游”被骗6.5亿》一文揭示了一类新型骗局,一些公司利用人们日益关注自身健康的心理,串通海外的一些医疗单位和不法机构,推出所谓的“海外体检游”、“海外医疗游”。受害者花费巨额费用在“高大上”的海外医院体检后,由骗子冒充国际著名专家恐吓受害者,让其接受进一步“治疗”,全国竟然有千余人受骗,涉案金额6.5亿元,令人触目惊心。“紫牛新闻”这篇报道刊发后,立即登上微博热搜,全国各家主流媒体纷纷转载,使广大群众认识到了这种新型骗局,起到了很好的预警作用,防止了更多人上当受骗。
主流媒体与自媒体相比,最大的优势就在于掌握了相当的社会资源,包括在日常采访中日积月累形成的丰富的专家智库。拥有了专家智库,让主流媒体的视野更广阔,看待问题更加深刻,这区别于自媒体为获取流量一位追求、迎合与网友的主观情绪共鸣。在新媒体时代,主流媒体应该充分利用深厚的智库沉淀,为人民服务,为有关部门建言,这也是媒体的担当。
四、新媒体首发,全平台联动,打造新闻短视频。
“紫牛新闻”栏目稿件在扬子晚报全媒体矩阵当天晚上一键分发,第二天报纸见报,通过自有平台和各种传播渠道主动掌握话语权,占领舆论宣传高地,以优质内容制造优质影响,以强参与、强互动、更沉浸的内容覆盖受众,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紫牛新闻”去年共发表300多篇作品,有100多篇稿件被新华社、人民日报和央视等中央媒体转载;稿件的视频单篇最高阅读量达3.3亿次,千万+作品时有涌现,百万+屡见不鲜,数十次登上新闻热搜栏目。
“紫牛新闻”区别于传统报纸栏目,它是全媒体栏目,为新媒体各平台量身定做,改变传统报道形式,每篇报道一般都配有独立短视频。短视频更适合网络传播和观看,时下正是新闻短视频的窗口期,紫牛视频经过一年多来的探索,取得了不俗的表现,阅读量上亿、几千万的视频屡见不鲜。
在“微博大观2017年度媒体盛典”上,紫牛新闻和央视新闻调查、侠客岛等十家媒体荣获“最佳深度报道媒体奖”;2018年初,紫牛新闻作为新传播能力建设类案例,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全国报刊媒体融合创新30佳优秀案例”。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抓住内容这个根本,在内容和平台、渠道的融合上发力。媒介格局发生急剧变化时,一些传统媒体,各种媒体项目眼花缭乱,组合拳一套接一套,却削弱了原创内容的生产,为追求数据的好看和高流量,热衷于转发,“拿来主义”。长此以往,大家都成了“键盘侠”,越来越远离新闻事实的核心区域,有分量的原创内容越来越少,媒体自身的话语权越来越弱,结果是主动失语,将自己的阵地拱手相让。在舆论环境纷繁复杂、多元斑斓的当下,主流媒体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敢于发声,挺身而出,彰显临风不乱、遇雨不浊的风范和秉性,积极研究媒体融合的特性,利用新媒体,走出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不断创新,在如今复杂的舆论场环境下,让主流媒体的声音传得更高更远。
(《紫牛新闻》为2018年度江苏省报纸新闻专栏一等奖。本文作者为扬子晚报热线新闻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