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底线不容挑战!
——现代快报新闻专题助推立法严惩“精日”分子
郑春平 鹿伟
盘点2018年的关键词,“精日”分子无疑是一个醒目的词汇。从年初两名男子穿着二战期间日军制服在抗战遗址前拍照,到外交部部长王毅在全国人大记者会后回应现代快报记者,怒斥“精日”分子是“中国人的败类”;从《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增加打击“精日”分子相关条款,到《南京市国家公祭保障条例》为“精日”行径划出法律红线……整个过程中,现代快报起到了积极的舆论助推作用,体现了敏锐的新闻意识、历史意识、国家意识,展示了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和担当。新闻专题《立法严惩“精日”分子,民族底线不容挑战》获得2018年度江苏网络好新闻一等奖,并被江苏省记协选送申报中国新闻奖,这既是对现代快报这组报道的肯定,也是对主流媒体担当与责任意识的肯定。
从一张照片入手,挖掘出一个新闻专题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历史的伤痛,绝不允许任何人去嘲弄!在南京这座城市尤其如此。
2018年2月20日,一张照片在网络热传。照片中,两名男子身穿仿制二战日本军服,在南京紫金山碉堡遗址前摆造型拍照。这一现象被认为是“精日”行径。
“精日”是“精神日本人”的简称,通常指的是极端崇拜日本军国主义并仇恨本民族,在精神上将自己视同军国主义日本人的非日籍人群。其表现为迷恋二战日军制服、在日军侵略遗址拍照留念、诋毁抗日英雄等做出将自己对别国的兴趣建立在对自身国家和民族的亵渎和侮辱上的行为。
对上述这一极端无视民族情感的“精日”行径,现代快报率先介入调查并推出独家报道,迅速引起网友的强烈关注和严厉批判,这种情绪在南京这座曾经遭遇血腥屠杀的城市尤为强烈。部分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及遇难者遗属致电现代快报,愤怒地表示要对穿着仿制日本军服拍照的两名男子提起诉讼。
随后,南京警方也介入调查,这两名男子被依法行政拘留15天。对此,众多网友和法律界人士认为,惩处太轻了,呼吁通过立法来严惩此类“精日”行径。
在关注上述呼声的同时,现代快报还进一步调查发现,一段时间以来,类似的“精日”行径屡屡出现,绝非个例。比如,此前,4名身穿仿制二战日军制服的年轻人, 在上海抗日遗址四行仓库拍照;上海男子孟某某在微信群中发布“南京杀三十万太少 ”等言论。社会各界普遍认为,立法严惩“精日”已刻不容缓。
现代快报敏锐地关注到这一问题,在现代快报网、ZAKER南京客户端专门开设了《立法严惩“精日”分子,民族底线不容挑战》的新闻专题,持续推出深入、全面、权威、及时的追踪报道。
追访外长获霸气回应,30秒短视频引爆网络
时值2018年全国两会, “精日”行径同样是一大热点话题。
全国两会前夕,现代快报就开始积极推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关注“精日”现象,并为他们提交相关议案、提案和建议提供帮助。两会期间,现代快报采写了《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发声:民族底线不容挑战,呼吁立法惩处》《10位代表委员10句话,严厉正告“精日”分子!》等系列报道,引发强烈反响,各界呼吁立法严惩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
当时,我国法律对于“精日”行径没有相应规定,那么如何来推进立法,使其具备可操作性?3月7日,现代快报联合南京市律师协会举行了座谈会,邀请多位专家学者、法律界人士和抗战纪念团体代表,就推进严惩“精日”行为立法以及在现有条件下对“精日”分子提起诉讼等问题展开研讨,会上提出了多条可操作性强的建议。
3月8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两会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邀请外交部部长王毅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回答记者提问。现代快报当天派出了两位记者参会,希望可以争取提问机会。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最后一刻,记者成功追访了外长。
记者会后,当外长准备起身离场时,快报记者大声喊话,追问关于“精日”分子不断挑战民族底线的问题他怎么看。尽管现场很嘈杂,但外长仍专门停步听清了问题,并态度鲜明地回应记者提问,怒斥部分“精日”分子的行径是“中国人的败类!”短短六个字,可谓字字千钧。
整个过程,快报记者用手机完整拍摄下来。记者会结束的20分钟后,现代快报制作的30秒短视频引爆网络,迅速在各大终端和朋友圈呈几何式自发传播,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场,包括人民日报、央视、新华社等各大客户端和网站,不到10小时阅读量破亿,全网总阅读量超过3亿次。网友纷纷为外长严肃、霸气的回应点赞。这也成为两会一大热点。如今,网上搜索关于“精日”的话题,一定少不了外长的这段霸气回应。
专题体现媒体融合优势,推动相关立法工作
紧接着,当天下午,贺云翱、张凯丽、郑晓龙等39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递交了“制定保护国格与民族尊严专门法”的提案,建议将严惩“精日”行为纳入刑法。3月10日,江苏代表团的多位全国人大代表,联名提交议案,呼吁法律长出利齿,从立法层面对“精日”行径予以严惩。现代快报对此进行了独家报道。
令我们欣慰的是,无论是提案还是议案,其中有不少建议与现代快报的报道有关。比如,现代快报和南京市律师协会联合举行的座谈会上为推动“精日”行径入刑提供了立法依据和相关建议,提案、议案中均有部分采纳。
不仅如此,一系列报道还推动了相关立法工作。全国人大常委会还派出专门人员联系现代快报,收集相关立法素材。同时,系列报道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南京市国家公祭保障条例》等国家、地方的立法起到了舆论助推作用,体现了现代快报作为主流媒体的责任与担当。
严惩“精日”分子终于有法可依了,大快人心!去年5月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特别增加相应条款,对打击“精日”分子,发出明确而强烈的信号。去年12月13日起正式施行的《南京市国家公祭保障条例》是首部国家公祭地方法规,其最受关注的亮点在于其首次对伤害民族情感的“精日”行径划定了“法律红线”。
上述有策划、有分量的报道均集纳在新闻专题中。该专题立场鲜明、发声及时,充分体现了现代快报媒体融合的优势、独家信源优势和地缘优势,引起各界广泛关注。值得一提的是,有多条创下了“现象级传播”。其中,仅现代快报记者追问外长王毅的短视频全网总阅读量就超过3亿次,引发网友的强烈共鸣。
主动担当社会责任,我们一直在行动
在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发言人”的全媒体时代,主流媒体的影响力如何体现?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重大题材进行策划报道,发出主流媒体的声音,并用作品推动相关事件的发展。
新闻报道是展现媒体责任与风格的窗口,更是体现新闻记者责任与担当的载体。《立法严惩“精日”分子,民族底线不容挑战》的专题正是现代快报记者践行“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要求的体现,同时彰显了现代快报作为主流媒体的责任与担当。
重大题材,是“新闻大战”的必争之地。遇到这样的题材,现代快报一直有着较强的新闻敏感性和专题策划能力,在业界,早已形成独特的快报风格。
众所周知,国家公祭日的设立背后,有着现代快报连续9年的呼吁!从2005年3月11日开始,现代快报连续9年跟踪报道呼吁设立“国家公祭日”。当时头版头条的大标题“12.13,定为国家‘公祭日’”,与国家的决定几乎完全一样,显现了现代快报的力量。该专题报道获得第24届(2014年度)中国人大新闻奖报纸通讯社作品新闻版面一等奖,2014年度江苏人大新闻奖一等奖。
主动担当社会责任,发出主流媒体的声音,现代快报一直在行动。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对于融媒体时代的新闻工作者来说,我们必须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并在宣传方式上守正创新,惟其如此,才能讲好中国故事、江苏故事。
(《立法严惩“精日”分子》为2018年度江苏省网络新闻专题一等奖作品。本文作者分别为现代快报副总编辑;现代快报编委、时政新闻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