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不屈的灵魂
2020-09-15 16:58:00  

致敬不屈的灵魂

——“贵州老区行”有感

余爽

到达贵州老区行第一站——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的时候,天上下起了雨,丝丝浸入,心情也慢慢沉重起来。

这个小时候从课本上接触到,当初所知寥寥却印象深刻的地方,就这样真实地出现在眼前,那段历史再次直击心灵,震撼着我们。伴随着导游的讲解,看着一张张图片和历史资料,我们也跟着走近一位位革命者在这里无法轻易言说的岁月。

作为当时国民党“规模最大,级别最高,管理最严”的秘密监狱,息烽集中营关押过杨虎城将军一家、马寅初、黄显声等共产党人、爱国将领和爱国民主人士1200多人,其中被秘密处决和折磨致死的就有600多人……听着讲解员轻轻讲述当年施展在革命者身上的种种酷刑,心中充斥愤怒与悲痛,纪念馆里陈列着的那些锈迹斑斑的刑具,无声地向大家控诉国民党军统的累累罪行。

一幢幢阴暗潮湿的牢房,记录着革命者在这里度过的苦难。一间间低矮阴冷的监号,只能弯腰站在里面,这是关押革命者让其“反思”的地方,进去亲身感受,却是无法想象当初被关押者是如何忍受这般煎熬。还有那令人不害而栗的猫洞,站在外面恐惧从脚底蔓延,深埋其中的铮铮铁骨,在这天地间见证当初的暴行。

最让我心痛的,还是看见“小萝卜头”的那一刻,压抑的情绪突然崩溃。还原的雕塑中,他从狭窄的牢笼缝隙中望向外面,目光中有不符年龄的渴望和无奈。我仿佛看到了那个孩子,用他短短的一生,那么努力在一片阴暗中寻找阳光。

然而,酷刑和死亡对革命者是多么无用的威胁,连那么小的孩子都有着无穷的信念。走进这血染的历史,倾听历史的回声,留在我们心里的,是英烈们不屈的声音。许多年前,多少人在这里高昂着头颅,向洋洋得意的施虐者投去轻蔑的眼神,那些痛下毒手的人,又怎么会明白他们追逐光明的信念。

信念的力量!是困在息烽集中营的革命者们心中的一道光,也是长征路上红军跨越万水千山的指引。离开息烽,到达遵义会议纪念馆后,给我最深感受的,依然是革命先辈永远不折不饶的精神。

那幢中西合璧的砖木建筑,安静地掩映在绿荫之下,会场中的桌椅和陈列物,娓娓向我们讲述多年前这里发生的故事。转折,是遵义会议的关键词。而就在这里,创造这个关键词的领导人们,短短几天内的有过多少次激烈讨论?穿过长长的走廊,仿佛能看到他们深思熟虑夜不能寐的身影,能听到他们为了拨云见日而展开的争辩……

而在遵义会议会址陈列馆里,则详尽地展示了红军长征的艰难岁月。“战略转移”、“遵义会议”、“四渡赤水”“胜利会师”……一幅幅图片,一张张史料,一样样物品,记载着那个充满战火硝烟的岁月。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这些从小就印在心里的名词,随着讲解员的声音,了解得更加清晰。

随着历史前行,在经历了敌人的围剿,战争的失败的阴霾,跟着一步步跨越险阻,任凭前路艰难,从不言放弃,最后看到“胜利会师”的笑脸,再回想遵义会议,心中更加心潮澎湃。致敬不屈的灵魂,是他们一起用信念在黑暗中点燃了那盏灯,在这片青山绿水中浴火重生,照亮了中国的未来。

走出遵义会议纪念馆,漫步在县城的街道 ,烟火的气息好似从悠远的过去一路延伸到了现在。附近小学门口,孩子们在嬉戏打闹,夕阳洒在身上,一切都变得暖融融,让我不禁再次想起“小萝卜头”穿过监狱栅栏的目光。看!你们当初不惜牺牲生命也要改变的,如今已经变成现实。

亲身站在这里细细感受,回顾过去的历史,才更加明白:篆刻在这片土地上的那些艰苦岁月,那些逝去的英雄,那些伟大的信念,在历史的长河里永放光芒,激励着一代代人活得更好。

(作者为现代快报新媒体编辑部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