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新时代的“正能量”
2020-09-15 16:53:00  

激发新时代的“正能量”

周茂川

1935年1月5日,红军顶着敌人的猛烈炮火,成功强渡乌江,顺利打开了通往遵义的通道。

83年后的今天,我们江苏媒体夜班编辑一行贵州重走长征路,再次经过乌江。这里已经没有了当年的硝烟弥漫,甚至也感受不到太多天险的意味,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巍峨的江界河大桥。不过站在桥上,闭目冥想,你似乎仍能听到当年的炮声隆隆,杀声震天。

正是当年红军战士们的无畏牺牲,浴血奋战,才有了我们今天日新月异的新生活。贵州此行,我们见到了太多当年的这种“正能量”。

在关押过“小萝卜头”全家、杨虎城将军的息烽集中营,我们见证了共产党人的不屈意志和铮铮铁骨。在血腥的酷刑前,他们毫不畏惧,秘密成立“狱中支部”,和敌人展开争锋相对的斗争;“小萝卜头”宋振中经常在牢房之间为我党传递信息,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小说《红岩》中许云峰的原型许晓轩,临行前平静地对同胞说:“胜利以后,请转告党,我做到了党教导我的一切,在生命的最后几分钟仍将这样”,随后,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英勇就义……

在遵义会议旧址,我们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勇于批评和自我批评,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把握住了自己的命运。这次会议开始确立实际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在位于荔波县的中共一大代表邓恩铭故居前,我们见证了共产党人坚持信念、砥砺前行的精神。入狱后邓恩铭的那首《诀别》诗流传至今:卅一年华转瞬间,壮志未酬奈何天;不惜唯我身先死,后继频频慰九泉……

可以说,正是这些革命先辈们身上闪耀的“正能量”,让中国革命最终走向胜利,一个崭新的新中国蓬勃而生。

应该说,不论是什么时代,我们始终需要“正能量”,但今时今日,社会上的“负能量”似乎越来越多。

就拿最近几个月来说,高铁霸座事件,小学生家长杀人事件,幼儿园生虫大米事件等层出不穷,每个事件都成了全社会的焦点,网络上,成千上万的网友评论留言,戾气一片……

我们不是要回避这样的负面事件,作为主流媒体,我们要做的如何去激发新时代的“正能量”。

要激发新时代的“正能量”,我们首先要善于引导。就拿高铁霸座事件而言,网上都在怒责铁路部门,哀叹法律法规拿这类人没办法。我们要做的是,通过刨根问底的采访,通过旗帜鲜明的评论,鞭笞丑行,督促相关部门介入。事实上,主流媒体介入后,几名霸座者都得到了相应的惩戒,网上的负面声音也很快消弭于无形。

要激发新时代的“正能量”,我们还要善于求真,善于辟谣。小学生家长杀人事件,网上不少传言称女孩眼睛被打瞎了,被杀的男孩就是个熊孩子等等。事实上,媒体深入采访发现,女孩的眼睛伤势很轻微,根本没瞎,而被杀的男孩平时表现也很好,根本不是熊孩子。真相及时出炉,谣言自然不攻而破,男孩的家人也少了很多“二次伤害”。

要激发新时代的“正能量”,除了鞭笞恶,还要弘扬善。连云港守岛英雄王继才,寿光水灾中的救援队,唤醒植物人母亲后继续嚼食反哺的小天赐……他们身上涌现的,是这个时代最可贵的“真善美”,大力弘扬他们的事迹,能激发更多人的“向善之心”,给全社会带来更多的“正能量”。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其中传播力放在了第一位。在如今自媒体、新媒体的围追堵截下,我们主流媒体更是要善于突围,把新闻战线当成新的战场,全力以赴提升自己的传播力,激发新时代的“正能量”。

(作者为扬子晚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