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老区行 重温长征史
2020-09-15 16:50:00  

革命老区行 重温长征史

吴志云

“横断山,路难行,敌重兵,压黔境。……”。这是大家非常熟悉的长征组歌中的第四曲——《四渡赤水出奇兵》。九月中旬,我有幸参加了“全省新闻单位夜班编辑贵州行”活动,来到了歌中所唱的“黔境”,在革命老区贵州感受了那段革命的光辉岁月。

我们一行19人先后参观了息烽集中营、遵义会议会址、邓恩铭故居等地。天气像是配合我们的行程和心情,在参观息烽集中营时风雨交加,好像是在诉说那段凄风苦雨的历史;在参观邓恩铭故居时旭日东升,好像在告诉我们这是一个年轻而美好的生命;而在参观遵义会议会址时阳光灿烂,好像是在昭示这是一个重要转折点,我们的党从此走向成熟,走向胜利。我向息烽集中营受尽折磨而坚守理想信念的烈士致敬,我为年仅30岁“不惜惟我身先死”的邓恩铭叹息,而让我记忆最深的却是参观遵义会议会址。

走进遵义会议会址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幢砖木结构的两层楼房,这就是我党当年召开遵义会议的地方。简单的会议室,用两张凳子和一块木板搭起来的床铺……都在无声地诉说着当年中共高层领导艰苦奋斗的光辉历程。

众所周知,遵义会议是中国革命的历史转折点,当年毛泽东在遵义会议后吟出“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豪迈,十八大后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也是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以一个又一个的辉煌,以实实在在的光辉成就在历史上写下更加不朽的篇章,反腐败“打虎拍蝇”荡涤一切污泥浊水,还中国一个风清气正的形象;精准扶贫倾尽全力,正让贫困人群走出饥寒;航母、大飞机、高铁一系列大国重器大国工程,让文明古国展现现代实力;“一带一路”倡议互惠互利让响应者受益,大国风凡令世界叹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光辉让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后“富起来”,到如今“强起来”……

在遵义会议会址展厅滚动播放着的四渡赤水VCR,则用短短几分钟时间,展示了中央红军在川黔滇边地区进行的一次出色的运动战。

本以为这是一段大家耳熟能详的长征史,看看便罢,没想到参观者的情绪跟着短片不断起伏,当看到红军血战湘江后,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为3万余人,元气大伤、伤兵满营,弹药奇缺,补给匮乏时,大家无不重重叹息;当看到3万红军被40万重兵四面八方重重围堵时,大家无不忧心忡忡;当看到红军穿着草鞋,日行百里,牵着国民党大部队东奔西跑、疲于奔命,寻机歼敌,最终巧度金沙江成功跳出40万包围圈时,大家情不自禁高声喝彩,热烈鼓掌,掌声经久不息,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喜悦之情激荡澎湃……

美国作家哈里森在所著的《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中写到:长征是独一无二的,长征是无与伦比的,而四渡赤水又是长征史上最光彩神奇的篇章。

这些都让每一位中国人感到自豪和荣光,而今天重温长征史时,也令人感到肩头的责任和希望。作为新闻工作者,我们今天虽然不再有当年炮火连天、围追堵截,不再需要爬雪山过草地,但是,有许多新的思想考验与爬山涉水一样的艰难险阻,各种思潮的冲击、舆论监督的职责、改革进入深水区的困难、扩大开放的诱惑、媒体融合的复杂、发展过程千变万化,这一切的一切,需要有新的长征路上百折不挠的信念,有决战决胜的勇气,有敢于负责的担当,有扎实苦干的能力。当今传统媒体所遇到的一点困难,仅仅是走向胜利过程中的一点点考验。幸福都是干出来的,媒体的明天一定会更好。党中央确定的“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要求,对身处县级媒体的我们来说,就是一次新长征路上的转折点。我们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有撸起袖子加油干的一致努力,再多的腊子口、赤水河、金沙江、泸定桥,我们也一定能“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让新时代媒体融合的新辉煌在我们手中创造出来。

(太仓广播电视总台新闻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