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山峻岭“蜿蜒红”
2020-09-15 16:49:00  

崇山峻岭“蜿蜒红”

张凤勤

黑夜沉沉,朦胧的黎明前时分,

遥望辽阔而古老的亚细亚莽原上,

一条觉醒的金光四射的巨龙在跃动、跃动,

这就是那条威力与希望化身的神龙!

这是一位外国诗人写的,描述的是80多年前,中国工农红军如滚滚铁流,长驱数万里,战强敌、跨激流、翻雪山、过草地,震惊世界的万里长征。

虽然,学生时代学过课文《飞夺泸定桥》、诗《七律长征》等,十多年前也看过电视剧《长征》,但是我们知道,真正的长征远比想象的更艰苦、更严峻,也更值得后辈去了解、追寻。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谋出路、为劳苦大众谋幸福的伟大奇迹,表现出的是红军对革命的必胜信念和一往直前、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是一种值得无限传承的精神与信念。

前些日子,有幸作为一员,参加了2018江苏媒体夜班编辑贵州革命老区行活动,前往遵义等地,感受红军的“长征精神”,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出发之前查阅资料,发现美国时代生活出版公司曾经出版过《人类一〇〇〇年》一书。书中公布了公元一〇〇〇年至公元二〇〇〇年间,对人类文明发展影响巨大的一百件重要事件,中国境内有三件入选,其中之一就是红军长征。

说到红军长征,不能不提到贵州,不提到遵义,因为一九三五年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使中国革命实现了从挫折走向胜利的生死攸关的伟大转折。

走进遵义会议旧址,听着讲解员娓娓道来的红军长征历程,眼中浮现的,是强渡乌江、四渡赤水、娄山关大捷等经典战例。一幕幕烽火硝烟,展现了毛泽东军事家的胆略,也让我们对贵州遵义这个“会议之都”“转折之都”有了新的认识。

红军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不畏艰难险阻的远征,跨越了十五个省份,转战贵州实为无奈之举。因为贵州全境是平均海拔1000多米、山脉纵横交错的“高地山区”,山高林密、交通闭塞、地瘠人贫,国民党及各路军阀统治力量薄弱。这样的环境,为红军摆脱数十倍于己的敌人的追击、堵截与合围,让星星之火得以延续提供了可能。

红军长征也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不畏牺牲的远征。这一点,从五次反围剿开始就能够反映,红军万般曲折艰险的长征之路,时刻都面临着巨大的牺牲。

红军长征还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传播理想的远征。一路浴血奋战、舍生忘死,红军用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传播着中国共产党人改天换地的革命理想,唤醒了千百万民众,给予他们从未有过的向往和希望。那就是,跟随那面鲜艳的红旗,建立一个没有剥削和压迫的新社会。

因为付出了太多的牺牲,因为在难以承载的牺牲中始终保有理想和信念,红军长征已经成为创造人间奇迹的精神丰碑。

对于过去被称为“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的贵州来说,长征精神是红军留在云贵高原的一笔财富。巍峨的群山、蜿蜒的小道、湍急的江河,阻止不了红军坚定前行的脚步,同样也挡不住贵州人民建设家乡、追求幸福生活的澎湃激情。

新中国成立后,贵州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在改革开放中释放出了令人瞩目的活力。昔日“八山一水一分田”,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如今依托丰富的山地资源、物产资源、人文资源,发展起了旅游业、特色农业等产业,当年红军经过的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人民生活水平“一路飘红”。

而今,进入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贵州正在发扬长征精神,接续奋斗,焕发为世人所期待的勃勃生机。我们有理由相信,一条条穿行在云端的交通大动脉,会串联起贵州的现在和未来,在蜿蜒的发展道路上,像红军长征时,出现一点红、一串红、一片红,为生活中这里的各族儿女描绘出红彤彤的新图景。

(作者为泰州广播电视台全媒体新闻中心电视编播部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