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永葆新闻人的“四力”
2020-09-15 16:43:00  

不忘初心,永葆新闻人的“四力”

——贵州老区行有感

何旭耘

慈母千行泪,

顽儿百战身。

可怜今夜月,

两地各凄清。

这是罗世文烈士1944年中秋在息烽集中营作的诗。

2018年9月中旬,江苏省新闻工作者协会组织我们夜班编辑赴贵州老区参观学习。第一站我们参观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息烽集中营。在息烽集中营纪念馆,当看到烈士生前写的这首小诗,我不禁流下了眼泪。

这首诗的下方,还有一封烈士当年写的家书:“据说将押往南京,也许凶多吉少。坚决面对一切困难,高扬我们的旗帜。老宋处尚留一万元,望兄等分用。心绪尚宁,望你们保重奋斗。”

诗、家信,反映了烈士生前对家人的款款深情和保家卫国的壮志情怀。谁没有父母家人,一边是日渐苍老的母亲,一边是救国救民的事业,如何抉择?自古“忠孝两难全”,没有家,就没有国,没有国,何以为家。在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烈士不是不爱家、不顾家,而是背负着更多的家国情怀,立下为国牺牲的志向。烈士把对家人的深深眷念,化为奋斗不息的决心。即使是在狱中,罗世文和其他共产党员仍然坚持战斗,成立了秘密支部,领导战友展开了反连坐法、争取改善生活、筹划越狱的斗争。

息烽集中营当时被称为“人间地狱”,用一切恐怖的词汇来描述这里也不为过。当年被关押的人员中包括著名爱国将领扬虎城一家,黄显声、车耀先、许晓轩、张露萍以及其他烈士,小说《红岩》中疯老头华子良的原型韩子栋,“小萝卜头”宋振中等。革命先烈虽然受尽酷刑折磨,但高墙关不住革命者的必胜信念,酷刑磨不灭革命者誓与反动派血战到底的决心。

这是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

岁月悠悠 ,先烈们用生命和热血换来了人民共和国的繁荣昌盛和人民的幸福生活。时光的流逝带不走先烈的英名。他们在铁窗黑牢里用血肉之躯、钢铁意志与敌人的酷刑、屠刀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事迹将不会被遗忘。他们,是亿万中国人民心中的一座丰碑,他们的精神在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身上绵延传递,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后人不断奋斗,不断进取。

第二站,我们来到了我党我军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历史名城——遵义。在遵义,我们参观遵义会议会址,瞻仰红军史料、文物,现场聆听党史和红军故事,深度感受八十三年前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和崇高理想。

时针拨回1935年1月15日。面对反“围剿”失败的严峻形势,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纠正了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从而开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正确领导,为红军胜利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奠定了基础。遵义会议。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坚强的党性原则和实事求是、独立自主、坚定信念、民主团结、务求必胜的精神,正确解决了关乎党和红军前途命运的全局性问题,从而挽救了中国革命。

如今,战火的硝烟虽然早已散去,但革命先辈的精神长存。重温那段血与火的历史,我们要学习革命前辈的事迹,学习他们对革命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的精神,把学习先辈的精神与做好本职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认真思考如何对待今天和明天。

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广大宣传思想工作者要在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四力”上下功夫,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增强新本领。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的新闻工作者,我们要弘扬革命先辈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坚定信念的精神,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切实在增强“四力”上下功夫。

要强“脚力”。做到“腿勤”,要不惜脚力,多深入基层,经常到企业、社区、田间埭头,通过深入一线,捕捉好故事、好新闻,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法宣传党的科学理论,用心用情抒写伟大时代,传播好中国声音,努力采写一批精品力作。

要强“眼力”。“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是新闻工作者的实功,我们要时刻做有心人,勤观察,勤思考,在新闻采编过程中多捕捉“活鱼”,立足靖江本土特色,挖掘“靖江好人”“身边的感动”等典型人物和典型故事,捕捉基层更多的闪光点和精彩场景,唱响主旋律,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

要强“脑力”。 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目前,新媒体发展势头迅猛,传统平面媒体受到很大的冲击和挑战。面对新形势,我们要多开动脑筋,积极探寻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的路径和方法,加大创意产品的开发和研究,努力在全媒体语境下求得长足发展和进步,

要强“笔力”。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新闻工作者要舍得吃苦,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要勇于表达、善于表达、及时表达,用真情故事感染人,用鲜活事例说服人,用正能量鼓舞人。同时创新传播方式、表达方式,推进理念、内容、手段、体制机制等全方位创新,牢牢占领信息传播的制高点。

传承先辈精神,强化“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我们永远在路上。

(作者为靖江日报社采编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