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下沾泥土 心中有真情
2020-09-15 15:04:00  

脚下沾泥土 心中有真情

周娜

作为一名红三代,一名新闻从业者,我怀着满腔热血,又一次踏上了红色之旅,试图去吸取更多的能量和营养,给自己注入一剂强心剂。来到红色革命圣地南昌,始终感受到一股力量,是红色文化传递的力量、也是老区日益发展的新时代力量。老区的发展日新月异,但老区人的初心和老区的红色印迹却没有变,老区的建设巧妙地将红色文化融入其中,既留住了青山绿水,又让人记住了乡愁。习总书记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可以说,老区的发展既有战略高度,又有历史沉淀,既有时代气息,又有岁月的洗礼。我们一路重温历史,一路也在感慨岁月变迁却亘古不变的老区红色文化。

一、亲眼所见、百感交集

黄洋界的隆隆炮声犹在,井冈山烈士陵园里,烈士们的姓名,镌刻在石碑上,默默诉说着用鲜血铸就今天的辉煌。年轻的烈士,有的有照片,有的却没有留下任何影像,有的10岁,有的20出头便为国牺牲,令人痛心。

在毛主席旧居里,身临其境中,脑海里闪过无数的画面,油灯下,毛泽东同志写下的一首首诗词,一段段铿锵文字,在当时也坚定了工农红军的信念,照亮了中国革命的道路,为革命胜利指明了方向。

“苏区干部好作风”陈列馆里,一个个鲜活的历史典型,向后人传递着共产党人心系群众、一心为民的伟大情怀。

曾经岁月峥嵘,如今却秀美和谐,老区所孕育的红色精神,此行也融入到了我们的精神里,时而让人热血沸腾,时而让人心情沉重。

二、亲身体验、激发情怀

历史已经成为过去,我们不敢说后人还能记住历史多久,但作为一名党员、党的喉舌,我们应该铭记并转化为一股力量,将历史完整地传承下去,更好地服务和发展今天的老区。

传承红色文化、发扬革命精神,井冈山无疑是一个标杆。在井冈山、不时你会听到远处传来齐声合唱的红歌,不时看到穿着红军服的参观者,这些是对历史的尊重,也展现了今天老区变化中的不变初心。

随着时代的发展,红色旅游已经成为了井冈山的以及整个老区的特色,老区也不仅是提供参观游览、缅怀历史,还要向生态观光、休闲度假转型,用新模式吸引人们走进老区、了解老区、进而走进历史、铭记历史。这无疑是传承中的创新和与时俱进。在当前实行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井冈山无疑在创新方面给给全国树立了典范。行程中,我也在思考,如何通过产业兴旺带动百姓生活富裕?如何在生态宜居和乡风文明上找到借鉴?井冈山给了我启发。

三、亲耳所闻、坚定信念

一路看、一路听、一路思考。在井冈山我发现一个特点年轻人比较多,从统一服装的讲解员、到景区的生意人,她们都在为老区的大发展贡献青春和力量。在井冈山重点扶贫项目茨坪老表土特产批发市场, 我见到了售货员郭婵,她亲切地说,我们老区人民都是真诚的。在井冈山,很多年轻人都有选择外出从业的机会,却毅然选择了回到家乡择业,支持家乡发展。此举也让我们看到了新时期的年轻人敢于拼搏、勇于奉献的精神。

井冈山是有靠山的地方,这也是一种发展优势。有自然山脉这个靠山,有历史的靠山、有政治靠山,最主要的是依托人民的力量这个靠山。中国革命之所以取得伟大胜利,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相信群众的力量,老区人的信念是根深蒂固的,也在世代相传。在被这种信念感动的同时,也坚定了我们新闻人的信念和前行的力量。

井冈山上,信念如灯。井冈山几代人用不懈的努力,坚持着同样的一个信念:为了更美好的生活,奉献青春和力量

如今的老区,“星星之火,已然燎原”。新的老区和新的老区人,带给我们启发和动力。除了革命精神,还有向上、向善的、蓬勃发展的时代精神。人、事、物、景无不触动我们,发扬敢想、敢干,不怕苦、不怕牺牲的精神更好地服务基层、助力家乡发展。

(作者为睢宁广播电视台广播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