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改革脉动讲好发展故事
2020-09-15 14:42:00  

把握改革脉动讲好发展故事

——淮安广电大型全媒体新闻行动《风起潮涌改革路》之收获

许玲

1978年,中国开启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40年来的上下求索、砥砺奋进,40年来的众志成城、披荆斩棘,百姓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做好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成就报道,在市委宣传部的指导下,由淮安市广播电视台(集团)牵头,联合市经信委、市发改委、市农委、市档案局、市商务局等单位,共同推出大型全媒体新闻行动《风起潮涌改革路》。

该全媒体新闻行动采取大型系列报道形式,计划采制播出60集,目前已经播出30多集。这些报道聚焦改革开放40年来淮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的建设成就,反映淮安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风起云涌的改革大潮中,不畏艰难,努力创新,不断取得改革开放新成果的生动实践;记录人民群众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潮流中的伟大创造精神。在报道中,我们着力把握改革发展的时空经纬度,去讲好发展的故事,以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宣传报道,为打赢新时代改革攻坚战、实现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一、回望历史找角度,大格局中彰显风范

只有回首过去,才知道我们已走出多远,站在历史长河的这端,认真回望或迂回或浩荡的过往,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今天,把握明天。在《风起潮涌改革路》大型新闻行动的策划和实施过程中,“尊重历史”是所有稿件采制的标准,“在大格局中彰显风范”则是要求。

40年来,在淮安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可以当得“第一”的事情、现象不胜枚举,在前期全市范围的征集中,我们收集了近10个G的资料。那么以什么样的标准来确定采访报道的选题,并能完整地展示发展历程?我们最终决定是,作为重磅力作,应站在历史或者说对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高度来加以遴选,而不仅仅局限于淮安的一时一地,一人一事。我们初步拟定了近100个选题,包括工业经济发展转型、农业生产提质增效、扩大对外开放、市场体制、行政体制、金融体制改革、社会管理、生态环保创新以及文化体制改革等诸多方面,紧扣时代脉搏,系统展现40年来发生在淮安大地上的改革开放重大决策、重要成果。

近年来,淮安已经崛起成为长江以北新的“台资高地”,而台资在淮安的历史并不长,2006年之前还是“零”。在采制“台资崛起”这个选题的时候,我们并不是单纯地按照时间顺序纵向来写,而是扩大视野的纬度,站在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地区产业转型升级这个高点上,既纵观也横看。《淮安台资高地建设向全产业迈进》一稿,以台资落户给淮安带来了电子信息产业、提振了汽车制造业、提升了盐化工产业为“经线”,以诸多产业实现转型升级、做强做大并在全国市场占据重要份额为“纬线”,强化理念创新、思路创新、举措创新给淮安带来台资“从无到有”的巨大变化,展现改革开放给淮安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实力提升带来的贡献,既有历史的纵深感,也体现出淮安这片改革的热土对改革开放有着深切的浸润和理解,展现出对宣传改革开放、为此鼓与呼有着巨大的热情和动力。

大格局中彰显风范还体现在纵横开阔的历史观上,改革为淮安这40年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在发展的进程中,特殊的人和特殊的事透过一个个重要时刻,在历史上标注下鲜明的印记。在采写《风起潮涌改革路》的稿件的时候绕不过这些内容,如淮安第一家改制的民营企业、第一个组织淮安劳动力输出的人,他们有的已在激烈的市场大潮中被淹没,或者说是失去了市场价值,但是他们是改革特殊阶段的符号,在淮安的改革道路上留下了那个时代的印记。对此,我们不回避,而是采取客观的、辩证的和发展的眼光进行报道,不以今天的视角去评判在改革中的激进探索。

二、含纳历史增厚度,今昔对比凝练精神

一座城市的今天来源于她的昨天,《风起潮涌改革路》在讲改革故事的时候,运用历史和现实交叉的叙事方式,使题材的选择和开掘都有了落脚点和现实意义。

对历史的开掘最终是为了发现其中的闪光点,并用以引领未来。在对每一篇稿件进行策划采访的时候,我们观照历史的同时,会注重把握历史横切面的细节,拓展视域宽度,在一个更广阔的背景上以比较的眼光看城市的发展,提炼时代的精神,彰显历史的厚度。

淮安是全国的盐都之一,岩盐储量全国最大,但是多年来淮安的盐业加工只停留在粗加工上。改革开放以来,淮安盐业走过了引进来、深加工到形成产业链、走向物联网的多个阶段。《千亿级盐化工产业高地助力崛起江淮》抓取40年来盐业发展的几个重要时间节点,以期间的重要举措来体现“是改革让产业发展之路越走越宽”的重大主题,用事实证明改革是决定产业发展的关键抉择。

《小龙虾“能量”惊人 成就百亿级产业链》则从小龙虾的历史变迁中去发掘。80年代,小龙虾藏身在沟渠无人识,五分钱就可以买来一个给孩子当玩具。而今,每年上演千人一起品尝龙虾的盛宴。2000年之后,“培育一个品牌,带动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让盱眙县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生态经济发展路径,是“创新驱动”让全县龙虾产业年直接收入超过7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收入50亿元;10多万农民通过龙虾上下游产业走上了致富道路,点出创新精神是改革时代的主旋律。

含纳历史厚度还体现在对改革中涌现出的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讲述,我们也是将其放置在时空组成的历史坐标上加以解读,真实记录他们的事迹。如带领淮安钢铁产业从普钢向特钢华丽转型的领头人何达平身上体现出的钢铁意志、返乡带领乡亲致富奔小康的带头人朱林身上体现的创业精神、坚守马浪港30年的孙承斌身上体现的奉献精神。这些改革中的先锋人物凭着一股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凭着一股滴水穿石、久久为功的韧劲,在时代的大潮中不负重托、奋力争先,用勤劳和智慧书写了一篇篇波澜壮阔的历史答卷。

三、触摸历史显温度,细微之处灼见功夫

在时代大背景下,跨越40年时空,大型新闻行动《风起潮涌改革路》是一个既有时代大格局又有个人温度感的大气兼细腻之作。在报道中,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强调准确把握群众的关注点、兴奋点,融入更多的事实、细节,增强报道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我们更强调事实事件化、事件故事化、故事人物化、人物命运化,努力在贴近性、可视化和人情味上做文章。

小切口折射大时代,每篇稿件都要做到选题具体化,如《穷乱村奔上致富路》、《无人机:点亮田间劳作的新科技》,选择有典型意义和代表意义的事情和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事例,而不是泛泛的按着行业进行报道。对反映百姓衣食住行等生活变化、身边变化的稿件,注意寻找好的切入点,从典型事件、典型人物、典型环境入手,把握代表性、现场性和生动性。在叙事上注意从百姓的角度出发,以人代事, 以小见大,以百姓的角度为主、官方角度为辅的方式讲故事。在表达方式上注意用形象的事实佐证,用细节说话、用典型说话、用事实说话,多用对比少用数字或“活”用数字,体现新闻的温度。

为了追求角度的别致,讲究破题的巧妙,采访的记者和编辑挖空心思寻找好的新闻由头,比如反映百姓居住质量提升的稿件《从职工宿舍到商品房》是从与住房有关的一部电影音响切入;《淮安:幸福阳光洒满脱贫攻坚路》是从一对金婚老人照结婚照切入的。

大型新闻行动《风起潮涌改革路》全方位回顾淮安改革开放40年波澜壮阔的发展历史,多视角全方位、多层次地展示时代背景和历史成就,留住城市记忆,同时也展望未来的光明前景和腾飞愿景。从目前播出的情况来看,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作者为淮安市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副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