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创新融合 打造一流党媒
王长中
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正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阅读习惯和精神面貌,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各级媒体都在积极行动。地市党报作为最基层的新闻媒体,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融合发展更复杂、难度更大。近年来,我们主动应对媒体格局、舆论生态的深刻变化,立足自身实际,以微信为突破口,初步探索了一条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从“相加”到“相融”的新路径,构建起了“两报一网一个微信矩阵”融合发展的新型主流媒体。
一、强化互联网思维,顺应媒体深度融合大趋势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作为地市党报媒体,面对迅猛发展的新媒体大潮,我们没有妄自菲薄,没有犹豫徘徊,从领导开始,树立和强化互联网思维,以进取的心态和积极的态度接触、了解、使用新技术,下大力气解决新闻媒体思想观念滞后、自身定位不准、体制功能缺失等突出问题。自2014年起,集团把新媒体作为新主业来打造,视为“二次创业”来推进,加快报业从传统媒体向全媒体转型。我们立足集团实际,没有四面出击,而是把发展微信公众号作为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突破口,全力打造以“泰州发布”、“微泰州”为主体的微信群。同时,在体制机制和创新表达上进行探索,成立了独立的新媒体部,既依托报纸的新闻资源和人力资源办微信,又借助新媒体的力量放大传统媒体的声音,着力打通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边界和阻隔;跳出党报思维、党报语境,以美文美图为重点,用网络的语言、方式去吸引普通网民加入,快速确立了新媒体在泰州地区的领先地位。
二、坚持内容为王,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
新媒体技术再发达,优质内容仍然是“硬通货”和“稀缺品”。在历次重大新闻宣传中,我们始终把以“泰州发布”“微泰州”为主体的新媒体纳入整体宣传格局之中,加强横向和纵向的内容集成,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弘扬主旋律,以内容优势赢得传播优势、发展优势,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
一是在品质上追求专业权威。对于党报媒体来说,拥有其他媒体无可比拟的政务资源优势,这是做强内容的坚实基础。我们主动加强与政府部门合作,整合接纳各方面政务资源,通过融合发展,最大限度地把这个优势发挥出来,延伸和拓展到新兴媒体,抓住重要会议、重要活动、重要政策发布节点,报纸与“泰州发布”、“微泰州”协同发声,形成全媒体立体宣传的态势,延伸党报声音和影响力。
二是抢抓“第一时间”、“第一落点”。网络时代,信息传播非常迅速,“昨日新闻”已成为“明日黄花”,读者需要的是热气腾腾、刚刚出炉的最新资讯。主流媒体最大的优势在于,我们知道某些政务新闻即将发生,可以在新闻没有发生的时候做充分准备迎接新闻的到来。在历次重要政务新闻报道中,“泰州发布”、“微泰州”都提前介入、提前策划,做到第一时间推送新闻,在传播中抢占先机。如2016年4月13日,泰州市首批“蜗牛奖”出炉,“微泰州”在第一时间推出《就在刚刚!泰州首批“蜗牛奖”名单公布,12家单位榜上有名……》报道,阅读量达到69400多人次,有效占领舆论制高点。2017年5月10日,泰州开通动车,当动车7点23分驶入泰州站,“微泰州”随即在一分钟后推出《历史时刻!今晨7点23分,首辆动车驶入泰州……你想知道的所有问题都在这里》,这样的即时性换来的是阅读量短时间内就突破10万。
三是在形式上实现多媒体化。在新媒体环境下进行新闻生产,必须采取多媒体化的展示方式,以鲜活多样的形式,使我们的新闻报道动起来、活起来。2018年4月25日,“微泰州”发布了一篇名为《今天中午,泰州人民医院们门诊大厅发生的一幕!》新闻短视频作品,讲述的是泰州市人民医院62岁的内科兼消化科医生朱家沂每周三中午下班后,都会如约而至,在医院大厅里为病患弹奏几首钢琴曲的事迹。短视频一经发布,在泰州朋友圈引来转发热潮,文章的阅读量很快就突破了10万+,留言也有数百条,引起了强烈社会反响,传递了社会正能量。
三、满足多元需求,突出党报媒体的服务性互动性
面对信息需求日益个性化、分众化的趋势,媒体人需要强化“用户思维”,才能触及新闻用户的“痛点”。在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我们依托多样化的媒体平台,既做好新闻类资讯传播,又做好生活服务信息等非新闻资讯的传播,以丰富的内容和一流的品质,满足用户多样化、个性化、多元化需求。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最突出、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即时互动性。党报媒体要提高传播力,就必须要掌握互动的艺术。对于群众关切、社会热议的话题要“主动出击”,正确引导;对于群众的询问、求助要积极回应,及时答复办理;对于群众的质疑和不解要予以包容理解,用真心换真心;在面对敏感性话题时更要做到理性、适度、客观,把握好舆论导向。2016年3月3日,“微泰州”推送《闹大了!昨天泰州上了这家央媒的头版头条!》一文,介绍了泰州“蜗牛奖”的颁发情况,微友纷纷留言,投诉某些政府机关的不作为。“微泰州”及时与泰州市效能办沟通,把微友问题转发给效能办,由效能办统一及时回复,既保证了回复的权威性,又给效能办提供了更多蜗牛奖的线索。2017年1月4日,“微泰州”推送《最全发布!今明两年,泰州要实施这400个城建重点项目,有些你已经盼了好多年……》,后台一共收到600多条留言。工作人员通过对留言进行筛选,让记者与相关单位及时沟通,保证回复的准确性和权威性,努力做到让有效留言条条都亮相,条条有回复。如今,认真回复网友留言、和网友加强互动已经成了“泰州发布”“微泰州”非常重要的日常工作,时间长了,微友就像“微泰州”的家人,虽然从未谋面,但彼此如同相识许久的老友。
四、突破内部壁垒,整合有效资源,加快推进深度融合
媒体融合,不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貌合神离、别鹤离鸾,而应该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分彼此、浑然天成。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立足集团实际,按照“移动优先”原则和建设“中央厨房”的要求,以“融媒体工作群”的方式建立了虚拟的融媒体工作平台。
融媒体工作平台由集团党委书记、集团总编辑、副总编辑,日报、晚报、新媒体中心全体采编人员,集团办公室和技术后勤部相关人员组成,24小时接受选题申报。两报、新媒体所有采编人员在融媒体工作平台内随时报送选题和突发信息,“平台”及时发布两报和新媒体选题、宣传提示、重要活动、稿件流动等内容。面对相同线索素材,报网微不同终端用不同形态、不同方式呈现各自报道内容。同样素材、多种呈现、立体传播。报纸和新媒体在保持各自话语体系和个性的基础上,在热点发掘、选题确定、组织策划、任务分发等采编流程中实现选题和用稿的统筹和流动。同时,设立选题奖,纳入集团考核体系,对被采用的自主新闻选题进行奖励;日报、晚报、新媒体之间采用对方稿件,参照各自考核办法给予好稿奖励。
融媒体工作平台的建立,打破了空间和部门界限,在新闻热点发掘、选题确定、组织策划、任务分发、内容采集等采编流程中发挥指挥、沟通、协调作用,建立起了虚拟的全天候的“选题中央厨房”,构建泰州报业传媒集团采编运行新机制,实现了人力资源与信息资源的互享互通,使传统媒体、新兴媒体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推进报纸、新媒体不同媒介之间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和融合发展。
五、以人才队伍的优化、融合支撑报业发展的融合、转型
人才是推进融合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我们充分发挥传统媒体采编优势和人才队伍优势,把最优秀的采编人才充实到新媒体;通过从重点院校招引优秀人才,为新媒体发展补充新鲜血液;加强学习培训,通过专题培训、实战演练、业务研讨、观摩交流等方式,不断提升采编人员新媒体综合素质水平;建立并完善考核激励机制,瞄准推进融合抓好制度设计,形成人人向新媒体供稿、踊跃向新媒体供稿的局面。通过人力资源的优化、融合,把传统媒体的专业采编优势、信息资源优势、媒体品牌优势转化出来、释放出来,努力推进报网融合,深度实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
(作者为泰州日报总编办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