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红色道路前进
聂赢宸
接受革命历史洗礼,践行习近平新闻观,唱响新时代最强音!5月7日至12日,我有幸加入省三教办组织的“江苏好记者讲好故事”巡讲团,来到革命老区——江西采访锻炼。我们先后走进井冈山、兴国、于都、瑞金等地,参观十多处革命纪念地,并与江西的优秀新闻工作者交流座谈。
一、在信仰中找到方向,在信仰中汲取力量
哲学家萨特曾经说:“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是亘古不变的,一是高悬在我们头顶上的日月星辰,一是深藏在每个人心底的高贵信仰。”回顾中国共产党走过的峥嵘岁月和战斗历程,民族解放、人民翻身、国家富强,正是因为无数革命烈士和人民群众坚定共产主义信仰,不懈奋斗舍生忘死换来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
站在党旗前,重温入党誓词。掷地有声中,是又一次对心灵的洗礼和对思想的净化。卢德铭、张子清、王尔琢、朱云卿……无数烈士浴血奋战的故事犹在耳畔。其中,女革命战士伍若兰、曾志的事迹最为触动我。
1929年2月1日,部队途经江西寻邬县吉潭,遭国民党军刘士毅的一个团包围。朱德率警卫排同敌人展开了激战。伍若兰为保护朱德和毛泽东等军部首长的安全,率一部分战士从敌人侧翼进行突击,将火力引向自己。朱德和毛泽东等军部领导脱离了危险,而她却陷入敌军重围之中,因弹尽负伤被俘,被押往赣州。敌人诱其同朱德脱离关系,自首投降,她威武不屈,怒斥敌人:“要我同朱德脱离,除非赣江水倒流!”铮铮话语,气壮山河,惊得敌人目瞪口呆。1929年2月8日,一代女英豪、怀有身孕的伍若兰被惨杀于赣州,年仅26岁。
1928年11月,曾志在经历三天三夜的难产痛苦后,产下了一名男婴,但产后大出血伴随高烧不退,大病了20多天,终于死里逃生。闯过了生死大关之后,曾志又面临更加残酷的选择,因为斗争的需要,必须马上离开井冈山。孩子出生才26天,奶都没喂上,名字也没取好,她几乎“绝情”地把孩子托付给了当地一对红军夫妻来抚养。
作为一位母亲,我深知母爱的无私和神圣。但战争年代,这些女英雄心系国家以身赴敌,以国为家无私奉献的家国情怀,深深地感染和启迪着我。我深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的信仰,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
二、扎根人民服务人民 与人民戮力同心
“老百姓是地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共产党永远的挂念,老百姓是山老百姓是海,老百姓是共产党生命的源泉”一曲《江山》唱出了共产党和百姓的血肉联系,也阐释了共产党为何能够取得革命胜利的原因。
江西省于都县,是中国革命事业的生死攸关的地方。1934年10月,红军决定长征战略转移,在34万于都人民的紧密配合下,8.6万人的中央红军渡河时敌人竟毫无察觉。当时为了8.6万红军顺利渡过于都河,于都乡亲把自家的门板、床板都送到了工地,有的年逾古稀的老人将家里全部木材献完后,又亲自把自己的寿材也搬到了工地。红军的成功渡河正是依靠群众的力量。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人民群众是我们的根、我们的本,是我们的衣食父母、精神父母,情系群众、感恩群众、敬畏群众,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从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作为一名党员,要坚持到群众中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扑下身子、扎实工作,把工作的成效交给群众去评判,真正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作为检验工作的第一标准。与人民保持血肉联系,同呼吸共命运,才能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三、传承革命精神 永葆昂扬姿态
“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是井冈山军民坚持斗争、夺取胜利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一往无前、决战决胜”的淮海战役精神和井冈山精神一脉相承。淮海战役,敌众我寡,装备悬殊天壤之别。战争的胜利依靠的就是政治动员走心、军事指挥高效、支前方案科学,就是全体参战军民始终保持着众志成城、一往无前的激情和姿态。当年,淮海人民将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儿送他上战场,他们把对家国之爱化作冲锋陷阵的不竭动力。
新时代,从“强富美高”新徐州的打造到伟大中国梦的实现,都要以时不我待、一往无前、决战决胜的奋斗姿态,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永葆昂扬姿态,激发改革创新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和蓬勃向上的朝气,走出一条灿烂辉煌的新时代长征路。
四、践行习近平新闻观做新时代的媒体人
习近平新闻观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智慧结晶,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一系列新闻思想与观点。既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一脉相承,又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8月19日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重点强调了“宣传思想工作一定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又一次发表重要讲话,此次讲话对于新闻舆论工作者在党的新闻舆论阵地上抵制错误的思想与言论,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确保意识形态领域内的安全与稳定,有重大意义。2016年11月7日习近平在中国记协第九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上,在政治方向、舆论导向、新闻志向和工作取向四个方面对我国广大新闻工作者提出了“四向四做”的新要求,成为我国广大新闻工作者开展新闻舆论工作更为具体的行动准则。这些讲话一脉相承,无不闪烁着真理的光辉,共同成为习近平新闻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下媒体环境日趋复杂,大众思想日趋个性化。我认为,新闻工作者应该承担起“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的责任,做好正面舆论宣传。具体到我们的日常工作,就是坚持党性原则,坚守党的舆论阵地;宣传真善美,抨击假恶丑;客观地直面社会问题,服务百姓生活、解决百姓困难。走进基层、走进百姓、走进生活,向人民群众学习,坚持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在社会现实中寻找新闻灵感、发现新闻线索,同时不放松业务学习,锻炼过硬的业务素质和作风。沿着红色革命道路,植入红色基因,推动我国新闻舆论工作再上新台阶、再创新辉煌!
(作者为徐州广播电视台主持人、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