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 弘扬苏区精神
——“江苏好记者讲好故事”巡讲团赴江西“革命老区行”
周强 刘哲
今年是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与朱德带领的南昌起义部队在井冈山胜利会师90周年,5月5日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当下正是各级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开展大走访、大调研之际。在这种背景下,巡讲团赴江西“革命老区行”,既有重要性,更有必要性。参加这次“革命老区行”的“江苏好记者讲好故事”成员库人员共19人,其中共产党员14人,入党时间最早的是1998年11月。
从5月7日下午开始,“巡讲团”先后赴井冈山、兴国、于都、瑞金、南昌等地,参观调研井冈山“北山烈士陵园”、“黄洋界哨口”、“兴国苏区干部好作风纪念馆”、“中共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叶坪、沙洲坝“革命旧址群”、“南昌新四军纪念馆”等。
“巡讲团”一路奔波,行程近1500公里,平均每天300公里。5月10日晚上,各小组进行了总结交流活动,大家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争相发言。原定一个小时的交流,有的组用了两个小时仍感到意犹未尽;5月11日下午,在“赣苏新闻媒体‘好记者讲好故事’交流座谈会”上,两地10位参加过“好记者讲好故事”竞赛和巡讲活动的优秀选手,结合自己的经历,围绕传承红色基因、弘扬苏区精神,讲“好故事”做“好记者”开展交流互动,随后进行此次老区行的交流总结,“巡讲团”赴江西“革命老区行”活动圆满结束。
在为期5天的“革命老区行”中,“巡讲团”参观革命圣地,重温入党誓词,异地采访交流,每一天都在温故知新学党史,对照解剖自己。大家认为,“革命老区行”是启迪我们怎样当一名“好记者”,激励我们怎样去讲“好故事”,激发我们奋斗前行的新动能。
1、参观革命圣地,接受传统教育。巡讲团每到一地都认真参观纪念馆和纪念地,听讲解、看展品、提问题、做记录。从井冈山到兴国,从于都到瑞金,直到对打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第一枪、八一军旗升起的地方——南昌,大家感到每天都在学习,接受我党我军的光荣传统教育。在瑞金沙洲坝当年毛主席组织人员开挖的“红井”旁边,来自扬州电视台的记者陆婷,当了一回出镜记者。她联系自己采访扬州百位百岁老人的经历,参加全国“好记者讲好故事”竞赛闯入决赛、参加全国巡讲的历程,深有感触地说:当年沙洲坝人民“吃水不忘挖井人”,今天我们仍要牢记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革命老区行”是我的人生大课堂,给了我奋力向前、艰苦奋斗的精神动力。
2、重温入党誓词,坚定革命信念。5月7日下午,在绵绵细雨中,巡讲团向井冈山烈士陵园敬献花圈。随后,在党旗前举行了入党宣誓,重温入党誓词。在仅仅两年零四个月的井冈山斗争中,牺牲了近4.8万名英烈(每天近60人献出生命),而有名有姓被镌刻在纪念碑上的只有15744人。看到这个数字,大家的心头格外沉重;在党旗前举起右手宣誓,庄严神圣之感顿时涌上心头。正如连云港广播中心总监、参加过“一带一路”采访报道的周继明所说:在烈士陵园前与同伴一起手持花圈,我的心沉下来;在党旗前重温入党誓词,我的心静下来。此次“革命老区行”,让我的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前进路上更加有底气、有方向!
3、认真开展采访,积累报道素材。在“革命老区行”过程中,“巡讲团”成员不忘记者本分,边参观边学习,边调研边采访,通过摄像、录音、记录等多种途径,积累素材,开展报道。淮安电视台记者周俊在前年的“河北革命老区行”中,从积累的大量素材中,制作了4集专题片;今年,他又扛着摄像机,记录“巡讲团”老区行活动,找讲解员、纪念场馆负责人或观众采访。巡讲团中年龄最小的90后、泗阳电视台女记者梁婷,在行进途中也不时扛起摄像机采集报道素材。返回单位后,周俊和新华日报记者王岩,顾不上休息,立即制作节目、编写稿件,在全省主要新闻媒体上对此次活动做了及时全面的报道。
4、开展互动交流,提高新闻素质。在“革命老区行”活动中,来自全省不同地区、不同媒体的“巡讲团”成员,无论在行进途中,还是在参观现场,随时随地开展沟通交流采访和报道体会,探讨媒体融合的路径和心得。在赣苏新闻媒体“好记者讲好故事”交流座谈会上,盐阜大众报融媒体中心副主任王谷雨,联系自己和同事们发扬报纸创办75年来一直延续的铁军精神,在阜宁、射阳2016年“623”特大风灾中不畏艰险、连续奋战,出色完成报道任务的经历;扬州日报采访中心记者赵天,谈了在老区行中采集的池煜华苦等结婚三天便分别的丈夫李才莲50年的“一面镜子的故事”,毛泽东坚持只用一根灯芯写出许多光辉著作的“一盏灯的故事”,瑞金的谢大娘冒着生命危险、珍藏红军革命纪念塔“烈”字石碑的“一个字的故事”,都受到江西媒体同行的称赞;同样,2015年曾到江苏巡讲、全国第二届“好记者讲好故事”比赛十佳选手、江西日报社记者梁振堂谈的“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因为勤奋,所以成就”、“因为专注,所以专业”的体会;2017年江西“好记者讲好故事”十佳选手、新媒体部记者袁荣惠,介绍在去年特大洪涝灾害中坚守阵地、坚持报道的事迹和“内心有温度、笔下有力量”的感悟,也引起了巡讲团成员的强烈共鸣。
“革命老区行”活动虽然只有短短的5天,但“巡讲团”成员们一路行走、一路追寻、一路思索,使“革命老区行”成了一次学习、领会、感悟的机会,一次锻炼、考验、提高的机会,一次互动、沟通、交流的机会,给每个人带来诸多启示。
一是坚持理想信念,是“好记者讲好故事”的根本前提。习近平总书记说:“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巡讲团成员通过这次“革命老区行”,对此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与体会。在井冈山斗争岁月中,无数共产党人、革命志士为救国救民、民族复兴而艰苦奋战、无私奉献,卢德铭,秋收起义总指挥,牺牲时年仅22岁,张学清,红四军11师师长,牺牲时年仅28岁,王尔琢,红四军参谋长,牺牲时25岁,吴月娥,少先队长,牺牲时才18岁。伍若兰年仅26岁壮烈牺牲。面对威逼利诱,她说:“共产党人从来不怕死,为人民解放而死最光荣。若要我低头,除非日从西边出,赣江水倒流”。这是何等的坚强和坚定!巡讲团成员们从中感受到百折不挠的信仰力量。泰州电视台主持人范锴说:这几天一路看一路听一路学,脚下丈量的是井冈山的千沟万壑,心中荡漾的是悲情与悲壮。本心和正义是一种信仰的精神,我明白了自己的使命和本分。泰州电视台高港节目中心记者刘洪斌参观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后,再联系到延安和西柏坡革命圣地,向自己提出三问:“为什么当记者?怎样当记者?如何当个好记者?”决心要做到“三心”:坚守一份初心,坚定一份信心,坚持一份恒心。南京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记者高菲表示,理想信念是精神上的“钙”,我们要像革命先烈那样,坚持革命理想和坚强信念,做到和平环境工作认真负责,艰难时刻报道临危不惧!
二是坚持为民情怀,是“好记者讲好故事”的坚实基础。90年来,从“打土豪分田地”,到“为人民服务”,再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是共产党人执政为民的初心情怀。正如习总书记说的:“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巡讲团在瑞金叶坪革命旧址群参观时,讲解员说了个故事:毛主席为房东谢大娘开玻璃窗,解决其做针线活光线太暗的问题,当地老百姓由衷唱道:“有一个故事你听我讲,毛主席为我开天窗,开出的天窗明又亮,日日感恩共产党!”在于都,巡讲团还了解到,长征前夕,赣南人民为中央红军提供了大量的物质和军费。为了帮助红军渡河,当地百姓毫不犹豫地拆下门板、扛来棺材板架起浮桥,充分说明人民是共产党的靠山!苏州电视台执行制片李修利说:老区行一路走来,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脑子里的问号一个个被打开。不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我们要始终牢记:我们是谁?为了谁?依靠谁?泰州电视台记者封思强说,老区行感受最深的就是红军与苏区人民群众同甘共苦的故事。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我们要真正融入群众,以人民的视角,人民的观点,讲好中国故事,传递时代正能量。南京龙虎网视觉创意部总监江川在小组交流时说,这几天的参观学习,我的心灵上除了震撼还是震撼!井冈山与南京相隔千里,当年的革命斗争距今已有90多年,但所见所闻都与今天的工作生活紧密相连。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今天的新媒体天上走、地上行,作为媒体人,一定要把红色故事讲好,把红色精神传承好。
三是坚持改革创新,是“好记者讲好故事”的不竭动力。行走在苏区大地,巡讲团成员无时无刻不为当年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斗争中学习、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光辉实践所感动。党的十八大以来,巡视员制度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手段和方式。实际上,早在井冈山斗争时期,这一制度就发挥了重要作用。毛泽东在1928年10月湘赣边界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决议案提出:“特委县委都需要四个以上的巡视员,经常指导下级工作,帮助各级党部改造。”苏维埃共和国是中国革命的第一个全国性红色政权,创造并积累了不少治国安邦的经验:第一部由人民政权颁布的宪法;第一部倡导男女平等的婚姻法;第一家国家银行;1932年,担任瑞金叶坪村苏维埃政府主席的谢步升,因贪污打土豪所得财物及杀害军医,被判处死刑并没收个人全部财产,这是中国共产党打响的反腐第一枪徐州广播电视台记者聂赢宸认为,这一路印象最深的是精神力量的强大。作为新时代的新闻工作者学习井冈山精神,一定要坚持党性原则,坚守舆论阵地,将红色基因融入新闻采访工作。徐州睢宁广播中心主任周娜,联系自己参加“好记者讲好故事”选拔比赛及几次巡讲活动的经历,深深体会到,记者讲故事是本分,但讲好故事是本事。角度选择、结构布局、内容繁简、情感运用,等等,无不体现记者的创新精神。只有象当年革命先辈那样,不断探索、不断改进,才能让记者成为故事中的人,“好记者”与“好故事”融为一体。新华日报记者王岩,在老区行中边参观边思考,再联系巡讲中不断打磨、不断完善的实践,深有感触地说,要做到“好记者讲好故事”,就要采写在一线,当一辈子好记者;温暖在笔尖,让好故事打动人;思考在心头,打造思想教育好课堂。为此,要做到四个“坚”:坚定理想信念,坚持调查研究,坚决依靠群众,坚守思想阵地。
四是坚持深入实际,是“好记者讲好故事”的关键所在。巡讲团成员在老区行过程中,深深感受到深入实际的重要。在我党历史上,只要右倾机会主义和左倾盲动主义占主导地位,革命必然遭受挫折,陷入低潮。究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严重脱离中国革命实际,远离中国国情。毛泽东同志坚持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写出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长冈乡调查》、《才溪乡调查》、《反对本本主义》等光辉著作,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找到了中国革命不断发展、走向胜利之路。中国革命如此,个人也如此。扬子晚报总编室主任助理冯可说:当年毛泽东同志深入农村调查,揭示了两个百分之八十的秘密:百分之八十的农民,只占有百分之二十的土地;百分之八十的财富,掌握在百分之二十的土豪手中,从而找到了革命的依靠对象。今天,我们要发扬当年的“苏区干部好作风”,深入实际找素材,联系实际讲故事。无锡广电经济广播部副主任周绍懿在小组总结时说:老区行是一次红色之旅,让我们重塑新闻理想。我们要心连群众,紧靠基层,贴近实际,永远在路上。扬州日报采访中心民生部主任胡俭通过坚持深入采访,“挖”出了优秀打工者颜展红和“潜伏局长”陈家顺,《我和两个打工仔》的演讲,入选2016年全国“好记者讲好故事”竞赛十佳。联系这段经历,在这次“革命老区行”中,胡俭深感总有一种力量让自己泪流满面、使自己精神抖擞,推动自己不断寻求。他表示要借助“江苏好记者讲好故事”成员库这个“朋友圈”,在“走转改”中赶帮超,当好记者,讲好故事。
5天的“革命老区行”虽然短暂,但苏区精神对“巡讲团”成员的影响和激励必定久远。大家纷纷表示,一定要在今后的岁月中努力传承红色基因,积极弘扬苏区精神。“不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
(作者分别为省三教办常务副主任、省三教办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