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标签走心对话 寻找信仰秘钥
——荔枝新闻独家策划《“90后”对对碰》创作历程
沈颖
2017年,为献礼党的十九大,荔枝新闻特别策划推出“90后”党员系列报道《寻找信仰秘钥——“90后”对对碰》,首次采用行进间、沉浸式的实验性报道方式全程跟拍记录,用生动的视频+图文、10S短视频、日记体,三维视角、多元化的融媒体方式,真实呈现90后的青年学生党员和90岁以上阅历丰厚的老党员之间的对话交流和思想碰撞。该系列累计发布15篇,全网总计点击2278683次,其中单篇最高点击417582次,得到了中央网信办网评处相关负责人的充分肯定,并获2017年度江苏省网络好新闻一等奖。
缘起
十九大召开前夕,全省乃至全国的新闻媒体都卯足了劲,精心策划主题、选题,营造主旋律强劲的舆论氛围。荔枝新闻也不例外。当得知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计划联合南通市委组织部开展一场《我是共产党员——90后与“90后”的对话》主题采访活动,我们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次生动的新闻采制实践,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观察样本。在此基础上,再加上一组90后记者,前所未有的老少组合,这场“三维”对话是不是更加新奇和令人期待呢?
“90后”老人,本身就是一部“共和国活历史”,他们中很多人在年少时便追随共产党,是党和国家数十载风雨征程的亲历者、见证者;而成长于中国崛起年代的90后青年,自信、独立、开朗、无畏……他们的记忆中没有战争、苦难、自卑、羞耻。巨大的代际差异意味着观念冲突、思想碰撞。不过,遇上好主题的兴奋劲还没过去,很快,我们便意识到,此次采访活动的最终目标是通过交流对话,钩沉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唤起两代人的精神共鸣,找寻共产主义信仰秘钥与精神内核,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信仰”一词在部分人看来是个有点虚、抽象、高大上的概念,实际上,它可以实实在在地落到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和一件件具体小事上。因此,在老党员的选择上,我们并未完全考虑曾身居高位的老干部,或曾作出过杰出贡献的大人物,而是试图挖掘那些平凡中的不平凡。正如南京大学新传院教授韩丛耀所言:“共产党这粒种子一旦落入了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华民族土壤,就一定会生根发芽传承。它从人民中来,具有民族本土性、文化相近性,具有不可磨灭的生命力。因此,党性也必须融入人民性中。此次对话活动必须真正走近人民,把“党性光辉”“优秀党员”从远方拉到青年党员的眼前。”
考虑到此次策划为献礼党的十九大,且荔枝新闻的用户遍布全国,经过反复商讨,我们除了参与南大新传院与南通市委组织部联合的主题采访活动外,最终在全国范围内选定9人进行深入跟采,分属江苏、山东、浙江等省份。其中,有经历枪林弹雨的抗战老兵、转业后在平凡岗位上奉献一生的老党员,有数十年如一日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90岁坚持入党的新党员……理想与信念如涓涓细流般润泽着他们漫长又平淡的岁月。
此外,该系列的主要受众是全国200多万大学生党员以及广大的青年网友,荔枝新闻首次尝试行进间、沉浸式的实验性报道模式,跟拍记录并参与交流。不预设结局,不规定套路,不苛求经验,只为展示一次跨越代际的交流,两种迥异人生经历的相遇,三个全然不同视角的观察。最终以“记者手记”、“学生手记”这样更强调主观感受、看法和思考的写法成稿,不磨灭90后特有的语言习惯和风格,也不回避学生党员真实的所思所想。
初见
近70年的岁月鸿沟横亘在两代人之间,巨大的年代感和陌生感成为90后小记和学生出发前最大的困扰。到底聊些什么呢?爷爷奶奶们会与这些毛头小伙儿、小姑娘交心吗?
这样的担心随着两代人的碰面而烟消云散。“来啦来啦!你们好啊!”93岁老党员赵德恭和老伴儿张奶奶用爽朗的笑声欢迎着90后学生党员朱敏和小记秦玉婷,张奶奶一把拉住朱霜的手,参观起家中的照片墙。老兵孙纯秀早早地等在山东省海阳市行村镇西小滩村村口,迎接远道而来的小客人。“一个敬着礼,一个站着笑。”22岁的王凤仪初到99岁康敏老人家中的这一瞬间定格在荔枝90后小记朱墨白的心中。
老党员们多数穿着朴素、热情开朗,似乎有种难以言说的纽带和默契牵着两代人,让人感觉格外亲切。
对话
两代人的对话大多是从“忆苦”开始,战火纷飞、物质匮乏的年代,距离年轻人实在遥不可及。在那个年代毅然追随党的脚步,出生入死、英勇无惧,到底是为了什么,90后们真的能够想象和理解吗?答案是肯定的。
在他们所写的“寻访日记”中,老人们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为民族求解放、为百姓谋福利的理想信念深深打动了他们。孙纯秀老人至今珍藏着入党申请书,他说:“这个是最光荣的事情,加入党后就一切跟党走。”要是牺牲怎么办?李胜珏老人入党时是这样回答指导员的:“为人民而死,我是光荣的,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也是光荣的。”张正功老人在接受采访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一心一意为国家,为人民作贡献,忠心从未动摇。”张立春老人不以功臣自居、不提过往荣誉,不显山露水,不张扬夸耀,甘愿降级到最基层的岗位上,这也让90后学生党员黄一航感慨良多。
这样的触动还有很多很多,从“90后”老党员们呈现的心灵史中,90后学生党员们感受到了信念的力量,更为当下注入了强劲的奋斗动力。不少人都表示,作为年轻党员,生活在物质丰裕的新时代,虽然不能像那辈人一样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意志,但要在聆听与学习中传承这种精神,把它融入到平常的工作与学习中去,把从前的炮火枪弹变成现在的科技创新,年轻党员肩头的责任同样沉重。
仪式感
新闻策划需要一定的仪式感,特别是这样一场特殊的心灵对话。因此,我们在寻访过程中设计了一些有意义的小环节,希望以此为两代人打开心窗、促进交流。如:让两代党员互戴党徽。90后党员朱敏说:“那一刻我感到小小的党徽仿佛有千万斤的重量,我知道那是一种沉重的责任,是一种红色精神的传承……我能感受到爷爷曾走过的路、爷爷曾经历过的一切,都成为了不断鞭策我、鼓励我的精神财富。”90后小记杨艺送了孙纯秀老人一副皮手套,她希望老人好好保护这双“建设祖国的手”。1930年出生的张立春与1995年出生的黄一航面向党旗、并排而立、握紧右拳,由黄一航带领宣读最新一版入党誓词。张立春老人的声音由低到高,眼神越来越坚定。“当初入党时的记忆一下就涌现出来了。”老人说,“加入中国共产党,就是要做党最忠诚的的战士,我一辈子对党忠心耿耿,从来没有三心二意。”
时代在变,精神不变,老一辈革命者的信仰与追求、优秀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红色气质”在一代代共产党人身上不断传承,在攻坚克难的改革发展中不断闪耀着光芒。
在讲故事中讲道理,在近距离对话中启迪心灵,此次主题采访活动,是党性教育的创新探索,也是新闻创作的崭新尝试。
(作者为荔枝网<荔枝新闻>内容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