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记忆与全球祭奠 ——荔枝网《不忘历史 矢志复兴》网页专题创作历程
2020-09-14 16:46:00  

世界记忆与全球祭奠

——荔枝网《不忘历史 矢志复兴》网页专题创作历程

刘娟 孙伟 蒋嘉瑜

2017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0周年暨第四个国家公祭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了公祭仪式。荔枝网推出全媒体互动专题《不忘历史 矢志复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凭借优质的页面设计和内容策划,助推该网页专题最终点击超过2200万,取得了极佳的传播效果,并荣获2017年度江苏省网络好新闻一等奖,其中《为了不能忘却的记忆——最后100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影像》《国之祭|为历史拂尘 祈和平永续》《擦亮历史,守护真相!国家公祭日临近,这份使命与你有关》三篇稿件和H5作品获中央网信办全国全网推送。

众所周知,关于“南京大屠杀惨案”和“国家公祭日”的各类专题和设计非常多,如何抓住跳脱该类主题惯性设计的突破口就会显得尤为重要。一个网页专题,不仅仅是设计师设计理念、设计技术技巧的呈现,更是整个内容策划主题、立意的展示。

近年来,公祭日与南京大屠杀的世界记忆属性日益彰显。2015年10月,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宣布批准中国申报的南京大屠杀档案入选世界记忆遗产。2017年9月,国际和平城市协会宣布,南京成为第169个国际和平城市,也是中国现有的唯一一个国际和平城市。这一系列的国际认可表明,南京大屠杀世界记忆的属性正在成为全球共识。

荔枝网公祭日专题正是基于这样的立意和考虑,创新性地以“忆”和“祭”为主题,突出“世界记忆”和“全球祭奠”。该专题的网页设计以黑、白、灰为主基调,引入“对比冲击”的设计思路。左侧主题为“忆”,整个版块内容围绕“忆”以凝重的黑色为底色,包括幸存者回忆、救援史实等,;右侧主题为“祭”,整个版块内容围绕“祭”,内容涵盖习近平同志出席公祭仪式、现场特写、全景VR俯瞰丛葬地、全国各地线上线下纪念活动等祭奠报道。

专题运用丰富的交互方式,产生了多个独家优质产品。如被中央网信办全国全网推送的互动H5“为历史拂尘”以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哭墙和墙上镌刻着的遇难同胞姓名为基础,通过在H5页面上轻轻滑动,为逝去同胞的姓名拂尘,从而擦亮遇难者的名字,擦亮那段不能忘却的历史。吸引超640万用户参与,被包括新华社同行在内的业内专家评价为公祭日“最走心互动”。活动在微信朋友圈刷屏,88岁抗战老兵专门留言点赞。在海外也同样得到了接力参与及转发:中国驻洛杉矶总领事张平、中国驻多伦多总领事何炜、罗伯特威尔逊医生的女儿Marjorie Wilson、美国纪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联合会会长刘祥等驻外使节、国际友人、海外华人,纷纷在线参与互动,为历史拂尘,祭奠南京大屠杀死难者。

“幸存者说”版块独家集纳最后100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影像,利用照片墙形式滚动幸存者影响和口述,被网友评价“具有沉郁的力量”,其H5作品获中央网信办全国全网推送。与总台纪录片创作中心联合打造的H5产品“血色1937——最后100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影像”,是中国首个面向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大型口述项目,同时也是南京大屠杀题材首个百位幸存者微纪录片,以适合新媒体传播的形式集中呈现。产品集纳了登记在册的最后100名幸存者影音图文资料,100人生死泣诉,近100小时珍贵影像,4个月拍摄制作,融媒体联动呈现,带用户走进南京大屠杀最后100位幸存者的血色1937,为历史存证,为民族复兴。该新媒体产品在第四个国家公祭日当天一经推出,即受到新华网、环球时报、澎湃新闻、经济日报、侠客岛、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等众多主流媒体及网络大V关注转发。

“纪念活动”版块利用江苏广电整体采访力量,打造17个丛葬地全景地图H5,本着重回丛葬地,缅怀与哀悼遇难者的出发点,让用户不到现场也可有亲临的感受,点击H5地图上的图标可查看丛葬地相关介绍、体验全景vr视频,观看公祭日当天的祭奠活动视频。

有了内容和产品,更需要设计来体现。设计师在搜集大量相关资料之后,“谁忘记历史,谁就会在灵魂上生病。”这句话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了视觉冲击力,大篇幅体现主题,采用了整屏构图设计,“忆”部分主体采用的是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实拍的一组人物雕像,雕像双目紧闭,左肩上侵略者留下的伤口依然清晰可见,辅助背景采用暗黑色大屠杀画面,和雕像几乎就要融为一体,寓意着80年前的那一天,侵略者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巨大灾难,硕大的“忆”字跃然纸上,采用暗金毛笔的设计手法,和背景形成充分对比,背景的角度和占比让这种气势足以凝聚到文字上,点出“铭记国殇”这个主题,让人难以忘怀。

今天的中国,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这句话也给了设计师莫大的启发。在“祭”部分,设计师借助图片来体现视觉重心,这种设计方式的优秀之处在于兼顾了视觉上的排版,也同时考虑到了主题字及导航功能的需求,内容得到了呈现,一举多得。通过照片特殊放大模糊处理,一枝白色雏菊和人物胸前的徽章格外显眼,辅以纹理背景及飞扬的和平鸽的元素,着重体现全体中华儿女携手同心凝聚磅礴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正是对死难同胞和革命先烈的最好告慰,恰好点出“祭”这个主题。

“为历史拂尘”版块,采用雕刻死难者名字墙体滚动效果来体现厚重与真实性,适当的小动画能够在恰当的时间引导用户注意正确的内容,从而使得他们不会错过重要的信息,或是访问其他页面。当然,我们也不能滥用这种手法,会使网页看起来像动画一样,要小心这会影响你的用户体验,尤其是那些有认知障碍或对运动敏感的人,适当为宜。轻触哭墙,为历史拂尘,让信息生动起来,更重要的是,让我们与这些信息进行交互并对之产生影响,让更多人参与其中,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死难者擦亮姓名,和平接力,铭记历史。

整个网页专题的创作过程,也是主创回望历史、祭奠遇难同胞的心路历程。作品是创作者意志的体现,想要打动受众,首先要打动自己。

(作者分别为荔枝网<荔枝新闻>内容中心主任、荔枝网<荔枝新闻>技术中心副主任、荔枝网<荔枝新闻>视觉设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