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手段,让青年人感知信仰的力量 ——“马克思主义·青年说”系列活动获奖感言
2020-09-14 16:40:00  

创新手段,让青年人感知信仰的力量

——“马克思主义青年说”系列活动获奖感言

张妍妍 韦轶婷

2016年12月7日至8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

2017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中提出,注重引导青年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将深入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全面加强对青年的思想政治引领。

彼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80后”思政教师徐川写了一篇《我为什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网络上、青年学生中迅速火了起来。文中剖析了徐川自己的入党动机,有身边优秀党员自小对他的思想触动,也有自己对信仰的理性思考。不照本宣科,而是直面问题,用讲故事的方式娓娓道来,受到广大青年学子们的欢迎。

中央发文以及网红思政教师独特的说理方式给了我们不少启发。结合江苏省委宣传部给我们的命题:如何在年轻人中间传播马克思主义?在价值多元化的今天,青年人泡网络、爱吐糟、求关注、要点赞,随时面临思想观念上的冲突,以及负面能量的侵袭。我们要明白他们在“关心什么”、“向往什么”、“期待什么”?要在青年人的思想误区、盲区敢于亮剑,给出正解。新时代,要培育更多懂理论、有信仰,勇于发声、敢于担当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推动他们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输送更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经过反复推敲,我们策划出了“马克思主义青年说”系列活动。

追寻真理的魅力,青年人走近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青年说”系列活动经过精心策划,以创新、参与、互动的形式为切入口,紧密的贴合青年,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马克思主义。系列活动包括:“我读马列经典”校园沙龙、“创作暨演讲大赛”和“现代青年人思想状况”问卷调查三大主题版块。

青年群体主要集中在高校,再三考虑之下,我们将“马克思主义青年说”系列活动启动仪式放在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首场“我读马列经典”校园沙龙南航专场也同期举行。“亲爱的燕妮,我又给你写信了,因为我孤独,因为我感到难过,我经常在心里和你交谈,但你根本不知道,既听不到也不能回答我……”青年学生王紫潇饱含深情的朗诵着马克思写给燕妮的信,让人听得热泪盈眶。让现场每个人了解了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马克思。

随后,我们又相继走进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南京大学等8所重点高校。通过亲身参与,走到青年师生中间去,师生们朗读马列经典著作,广泛开展“与信仰对话”主题活动,从而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有的将自己的经历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进行演讲;有的通过小品、歌舞等多种形式表达他们对心中的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深深的感染了每一位参与者。事实上,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当代的青年学子们有着他们自身独特的感悟。

在校园沙龙举办期间,线上活动“创作暨演讲大赛”通过网络征集,也得到了全省高校青年师生们的积极响应。截止2017年11月10日,共收到全省220部参赛作品,除征文、漫画等传统形式,更有微信H5、微视频、图解等新媒体展现形式,充分体现了新时代青年特色,发挥新时代青年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每一部作品都是青年人用心去感悟的精品,短短一周,网络参与投票数达108万,所以在最终评选时,入围的20件作品均被评为优秀作品奖。“现代青年人思想状况”问卷调查在全省36所高校中展开,被调查人数为10000名高校青年学生。

“马克思主义青年说”系列活动历时7个多月,影响近20万青年学生。在青年师生中受欢迎程度如此高,是我们始料未及的。在全省高校中掀起一场“马旋风”,让马列经典在现实中真正得到绽放。

感知信仰的力量,青年人需要马克思主义

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习近平总书记曾以“穿衣服扣扣子”为喻,形象地指出,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对于广大青年来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就要坚定理想信念。是否坚信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不仅影响自身成长成才,也决定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在价值多元化、新媒体崛起的当下,青年人离马克思主义有多远?“我们自觉而不自知地运用着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和观点,习焉不察地享受科学的方法,最终站上真理的山顶才发现:原来你早就在这里。终于追上你,还好我没放弃。”南京师范大学2015级本科生黄雨晨在“马克思主义青年说”系列活动之“我读马列经典”校园沙龙南师大专场上,大声的说出了自己的心声,并让在座的青年学生们陷入沉思。这就是我们举办“马克思主义青年说”系列活动的初衷,让马克思主义走进更多青年人的心中,并在兜兜转转的追求中,愈发的坚定信仰。

从马克思的信仰,到马克思主义信仰,一个信仰从孕育到繁茂已走过两个世纪。时代需要信仰,青年需要信仰。

2018,“马克思主义青年说”再起航

2018年,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之际,“马克思主义青年说”在万众期待中再次扬帆起航。

为树立并保持“马克思主义青年说”的品牌性,同时扩大“马克思主义青年说”的影响力和参与度,今年年初我们注册申请了活动微信号。通过微信公号来承载今年活动更多的内容,便于移动端的传播和推广。微信号一经上线,便策划推出了“我读马列经典”微信朗读活动。我们邀请到东南大学校长张广军、南京大学党委书记张异宾、奥运冠军惠若琪、著名京剧演员王珮瑜等一批社科名家、知名主持人以及网友喜欢的青年代表来领读马列经典。通过名人大咖的领读,带领网民更多的参与。目前已收到来自全省各地千余部朗读音频,掀起阅读马列,重温经典魅力的热潮。同时今年新设计了“信仰的味道”高校思辨PK赛和“青马公开课”两个版块内容。“信仰的味道”高校思辨PK赛,有15家高校17支战队PK辩论,让真理越辩越明。“青马公开课”汇聚思政教师的思想精华,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时下热点话题进行回应,对一些错误观点进行理论辨析,真正推动马克思主义能够“入脑入心”。线下我们继续开展“我读马列经典沙龙”活动,只是今年的活动范围进一步扩大,从高校拓展到了机关党组织,推进机关党建工作的开展。时隔一年,2018年5月25日,第二届“马克思主义青年说”系列活动在河海大学正式启动。

“马克思主义青年说”,关乎信仰、关注时代、关心青年,我们将继续“细水滴灌”,播撒信仰的种子,让生活与希望链接,让生命与奋斗相融。让马克思主义走进更多青年人的心中,让青年人理解马克思主义既是一种理论,更是一种信仰。

(作者分别为中国江苏网党政事业部主任、中国江苏网党政事业部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