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梦为马 不负韶华
——在南师大新传院2018届学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周跃敏
2018年6月20日
学弟学妹们,大家下午好!
今天是你们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节点,经过4年寒窗苦读,你们顺利完成本科学业,将走出校园、踏上社会,一部分同学将开始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新传院为你们举行隆重的毕业典礼,学院领导、各位老师都来见证这一不寻常的时刻,向你们送上祝贺、祝福、祝愿。
4年前,同学们从四面八方汇聚到一起,大家的目标都是南师大,志向都是做新闻人。也许当初每个人的情况、想法都不尽相同,但是,既然作出了选择,我们就应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自觉承担起“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责任与担当,用我们的真心、真情、真意、真功夫,去记录历史,瞭望社会,弘扬真善美,鞭挞假丑恶,当好党和人民的喉舌。
最近有一个抖音短视频很有意思,视频中的男子是这样说的:本世纪最厉害的发明是什么?有人说是原子弹,我认为是手机,手机干掉了电视机,干掉了手表,干掉了电脑,干掉了收音机,干掉了录音机,干掉了照相机,干掉了游戏机,干掉了报纸,干掉了日历,干掉了计算机,干掉了银行卡,干掉了钱包,未来还会干掉什么?干掉我们的眼睛,干掉我们的颈椎,干掉我们的健康,干掉我们的婚姻,干掉我们的下一代,所以呢,没事少玩点手机。
这个抖音短视频,采用的形式依然是搞怪夸张的,但传播的内容却是善意健康的,劝大家少玩手机。我对这个抖音感兴趣,不是后面的内容,而是前面说的多少个"干掉"。事实上,手机干掉的还远不止这些,包括实体书店、实体商店等,你能想到的,它几乎都干掉了。更关键的是,移动互联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彻底改变了人们的消费行为与生活方式,重新定义着这个时代的潮流风向。
这种颠覆性的变革、变化,别说放到三四十年前,就是十年前二十年前都是不可想象的。今天,我们就是身处这样一个信息化、数据化、智能化的时代。我花这么多篇幅讲这一现象,是想表达一个意思:对即将迈向社会、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毕业生来说,你们既是幸运幸福的一代,也是面临巨大挑战、肩负神圣使命的一代。
说你们是幸运幸福的一代,是因为只有你们从少不更事的年代起就开始享受现代社会所带来的各种便利,因而,视野更宽,见识更广,眼界更高,思想也更活跃,不管你们今后去向何方、从事什么工作,你们的岗位就是你们的舞台,凭借你们这一代人独有的自我、自信和创新基因,你们必将在各自的舞台上长袖善舞,上演一幕幕精彩的人生大戏,未来是属于你们的。作为你们的学兄学长,我欣赏你们,羡慕你们,对你们充满信心,寄予厚望。
说你们是面临巨大挑战、肩负神圣使命的一代,是因为这个社会、这个时代在日新月异的发展中充满了未知和不确定性。未来十年二十年,科技进步还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变化,相信没有人说得清,唯一不变的就是“变”,而且是“巨变”。展望美好未来,我们既要有信心和定力,更要有紧迫感危机感,自觉克服浮躁、肤浅、不接地气的不足,不断锤炼再学习、快适应、善创新、求进取的意志和能力。指望通过四年学习就万事大吉,一招鲜吃天下,是不现实的。从这层意义说,工作岗位是我们的又一课堂。
6月13日《环球时报》有一篇报道,说剑桥大学对2018届本科毕业生作了一次调查,给他们画了一个群像,总结出十大特征,其中第一个特征定性为"这是焦虑的一代"。统计显示,41%的毕业生曾向学校寻求精神健康方面的帮助。这个结论不一定适用于我们。但是,我们生活的时代是共同的,面对的挑战也大差不离。我们在对未来前景充满期盼和憧憬的同时,也要对可能遭遇的困难和面临的挑战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我以为,走出校园、迈向社会面临的第一个挑战是挫败,第二个挑战是挫败,第三个挑战还是挫败。挫败感来自何方?来自规划的迷茫,来自职业的倦怠,来自本领的恐慌,来自竞争的压力,来自住房的困扰,来自情感的困惑,等等。面对挫败,不同的人也许感受有深有浅,但有一点是共同的、肯定的,这就是挫败感会如影随形,伴随我们一路前行。这是年轻一代在成长成熟过程中必须付出的代价。
面对挫败,能否保持一颗平常心,至关重要。惊慌失措、哀怨气馁、知难而退,都不解决问题。唯一健康的心态,就是坚信“天无绝人之路,地有好生之德”;唯一正确的选择,就是坦然面对、积极应对、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环顾四周,大凡事业有成者,都是攻坚克难的好手高手。挫败,对他们来说,不是负资产,而是资源和财富。因为每挫败一次“挫败”,就向成功挺进一步;挫败越多,历炼越多,向成长成熟越靠近一步。
今天我和新传院的老师们是来为大家送行的。我根据自己36年的从业经验和体会,临别送你们三句话,希望对你们有用:第一句话,乐于做自己不喜欢、不擅长的事,挑战自我,增强自信;第二句话,不做则已,一做必成,积洼步以至千里;第三句话,确立比照追赶的目标,由近及远,由低及高,步步为营,及至登顶。试想一下,如果大家都能够把自己不喜欢、不擅长的事,做得风声水起、有模有样,天底下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还有什么挫败不能面对?再让你干自己喜欢、擅长的事,那更是如鱼得水、游刃有余。做到了这三点,同学们,不想进步也难!
40年前,我走进美丽的南师随园校区,成为1977级新闻班学员。40年来,南师大新闻教育飞速发展,从当年的新闻班,到后来的新闻系,再到现在的新闻与传播学院,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培养输送了一茬又一茬优秀人才,以新华日报为例,历届南师大毕业生是报社上下公认素质最好、能力最强、潜力最大的优秀群体之一。今天, 2018届本科毕业生又将踏上征程,相信你们一定会传承新传院的优良传统,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努力工作,不断进取,以政治强、作风硬、业务精、敢担当的形象和业绩,为你们的母校、为你们的老师增光添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为省记协主席、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