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广播电视总台: 融媒体报道扩大“两会”报道影响
2020-09-14 15:12:00  

“融合”正成为当今传媒行业一场全方位的革新,这是新时期对传媒业者的一个新要求、新挑战。

每年“两会”都是各大媒体之间的一场新闻战役。2018年宿迁市“两会”期间,全市各大主流新闻媒体搭建新媒体传播平台,引入新技术,使得报道形式更加鲜活接地气。以宿迁市广播电视总台的“两会”报道为例,呈现出以下新特点:

1.电视、广播、手机客户端、网站各展所长,增强可视性。2018年1月6日,宿迁市“两会”时间开启,“两会”期间,宿迁市广播电视总台报道领域进一步拓宽,重点报道和选题突出,现场采访报道力度加大。更重要的是,在这次报道中,隶属广电总台的电视、广播、手机台和西楚网四家宣传载体不再各自为政,而是形成了一个全媒体的报道组。手机台和西楚网在第一时间通过网络视频直播,让受众在第一时间不受地域、时空限制,就可以了解“两会”的第一手信息。而手机台发布的消息《来围观,〈市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新名词”》、《2017年,市政府给你的那些承诺兑现了多少?》、《〈市政府工作报告〉,代表委员“码”上看》等,比传统媒体的表达方式更接地气、更亲切、更亲民。同时,电视、广播在当晚的节目中对“两会”进行深入报道,增加了解读、评论等内容,深化了“两会”报道的内涵,增加“两会”报道厚度。

2、创新内容产品架构。2018年市“两会”报道中,“中央厨房”概念得以运用并推广。具体操作是,由广播、电视记者组成的采访组采集素材,素材经由记者加工后,上传总台专设的资源管理平台(此平台可实现文稿、图片和视频的上下载)。网站、手机台等根据需要,通过资源管理平台,下载素材进行多次加工,进而多元传播。总台设立的资源管理平台就相当于一个“中央厨房”,通过对新闻信息进行多层次开发、多渠道传播,节约生产成本,提高传播效果,进一步深层次实现媒体融合,在这种传播方式下,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打破了原有的内容架构,将内容产品聚集到“中央厨房”,再由“中央厨房”进行打包分发。比如关于《市政府工作报告》的解读,除了电视、广播播出的解读报道,宿迁手机台和西楚网也采用图文形式,通过“图说”“数读”“漫画”以及动画视频、互动游戏等内容增强了报道的可视性、可读性、生动性及互动性。比如《“大病补充保险”写进〈市政府工作报告〉》、《2017,一步一个脚印!一图读懂“实干”宿迁》等报道,都是采用了图文并茂的方式,吸引了大量受众。

3、再造新闻生产流程。传统的电视、广播新闻生产流程是采访、编辑、播发,这是单线条的传播方式。而在媒体融合的趋势下,传统媒体需要将原有的新闻生产线进行一种互融共生的整合。它需要解决三方面问题,其一,内容提供者的多媒体化,即采写者同时提供“文字、音频、视频、图片”等多种类产品,以供全媒体矩阵使用;其二,编辑加工者的协调性,即编辑改变传统新闻价值取向,根据不同传播介质需求将不同类型的新闻素材进行分配,从而将一件新闻产品进行多角度、多介质、全方位的传播。在宿迁市广播电视总台,电视、广播的记者、编辑再经过长达两年的培训、磨合之后,已经初步具有新媒体的采编思想和能力,他们和手机台、西楚网等新媒体编辑通力合作,在第一时间为广大受众呈现了精彩的“两会”报道。

当今时代,新媒体发展日新月异,传统媒体改变原有的新闻生产与消费,重塑并再造内容以及新闻生产流程是顺应媒体融合之大趋势所进行的一种变革。在报道形式、表现方式、生产流程等多方面进行诸多探索和尝试,正是传统媒体寻求改变、实现媒体融合的一种有益尝试。宿迁市广播电视总台将2018年“两会”当做融媒体采访报道的一次练兵,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为融媒体发展奠定了基础。

(蔡麓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