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孝汉在2018年“两奖”评选工作会议上强调 各级记协要当好中国新闻奖评选的把关人
2020-09-14 14:15:00  

由中国记协召开的2018年“两奖”评选工作会议于1月29日至30日在北京举行。中国记协党组书记胡孝汉到会讲话,中国记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潘岗就“两奖”评选作专题报告,中国记协国内部主任殷陆君在会上通报了“两奖”评选文件的修改情况。

中国记协党组书记胡孝汉就“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做好新闻评选工作”作主题讲话。他说,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评选也就是大家常说的“两奖”评选,是党中央赋予中国记协的一项重要职能,是中国记协团结引领广大新闻工作者的一个重要抓手。“两奖”评选工作是一项政治性很强的业务工作,也是一项业务性很强的政治工作,是发挥新闻佳作和优秀新闻工作者示范引导作用的重要平台。

胡孝汉在会上重点解读了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闻理论在中国新闻奖评选中的重要指导意义。他说,党的十九大报告为加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指明了方向,为新闻工作者提供了根本遵循。新闻工作者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牢记职责使命,更好地发挥党和政府密切联系新闻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他指出,习近平对广大新闻工作者提出的“四点希望”是广大新闻工作者的座右铭,它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新闻舆论战线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在政治、舆论、价值、追求上对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标杆。同时,这也是我们新闻评奖的基本要求。

胡孝汉希望各级记协认真学习十九大精神,结合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会见中国记协第九届理事会全体代表和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获奖者代表时的讲话精神,以及去年11月8日中国记协成立8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发来的贺信,切实当好中国新闻奖评选的把关人,把能够全面反映上一年度新闻舆论战线辛勤工作的优秀人才、优秀作品选拔出来。

对做好2018年的“两奖”评选工作,胡孝汉提出要努力把好导向关、审核关、大局关。他要求大家总结这几年的经验,吸取教训,严格审核,确保评选的权威性,维护好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中国记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潘岗就2017年中国新闻奖评选工作作报告,并介绍2018年“两奖”评选有关情况。

潘岗说,2017年中国记协适应新闻界的实践和发展,在吸收新闻界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评选工作的实际情况,不断创新思路,改进和完善中国新闻奖评选工作,增强中国新闻奖评选的公平、公正和权威性,得到全国新闻界大力支持,引起了强烈反响。2017年中国新闻奖评选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进展:一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117讲话”精神,把“四向四做”列入评奖宗旨;二是落实中央巡视组整改要求,加强对评奖工作的总揽和研究;三是进一步规范报送材料的标准和要求;四是顺应时代发展,鼓励新媒体、融媒体作品;五是加强对评奖工作的监督;六是规范自荐作品报送;七是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潘岗着重提出了在2017年评奖工作的监督上,增加了签定诚信参评承诺书的规定,规范了公示流程,加大举报处理力度,较以往更加严格规范,进一步推动了评奖工作的监督力度。

潘岗介绍了 2018年“两奖”评选有关情况。他指出,为进一步增强中国新闻奖评选的权威性、公信力,广泛吸收新闻界关于新闻奖评选的意见和建议,采取措施,加强和改进中国新闻奖评选工作,增强新闻评奖对新闻实践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具体措施如下:

1、将新兴媒体作品纳入评奖范围(设置六个评奖项目);

2、进一步规范评奖标准;

3、增强评选的专业性(调整评委机构的构成);

4、加大对优秀新闻作品的宣传力度;

5、加大监督惩处力度。

中国记协国内部主任殷陆君在会上就“两奖”评选文件修改情况作了说明并通报了近两年“两奖”评选工作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

他说,2018年“两奖”评选文件修改情况具体如下:

一、关于评奖宗旨

1、在评奖宗旨里增加推动新闻媒体坚持马克思主义,传播正能量,努力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的表述。

2、在评选标准中专门增加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舆论导向等要求。

二、关于评奖的组织协调

加强中国记协党组对评奖的统揽和指导,增加了中国记协副主席和党组成员参与评奖工作。

三、关于评奖办法规定

1、对参评作品进行明确界定:即国家正式批准的新闻单位,由新闻工作者采写、制作,并在上一年首次刊播的新闻作品。

2、提高“韬奋奖”参评者从业年限,由5年提高到10年。

3、完善新闻现场直播奖项的要求。规定跨年直播的节目首次播出时间在上一年,节目处理部分在上一年完成,记入上一年。

4、完善新闻摄影作品申报的要求。规定单幅作品可申报1名编辑,组照作品可申报2名编辑,航拍作品作者编辑要求参照组照。

5、调整广播电视专门申报的要求,不再要求参评广播电视专栏有开始曲。

6、增加新闻论文申报编辑的数量,由1名增加至1-2名。

7、进一步完善超长作品数量限定的表述。明确在一二三等奖获奖作品中,每类超长作品不得超过2个。

8、取消了对特别奖获奖名额设计分类的表述。

9、进一步完善刊播单位获得一等奖数量的规定。每个刊播单位的文字类参评作品在消息、评论、通讯与深度报道(专题)、系列(连续、组合)报道4个评选项目中,获一等奖不超过1个。每个刊播单位的广播类、电视类参评作品同上。

10、明确国际传播奖项将增加向该作品的制作单位颁奖。

11、明确自荐(他荐)作品人选的规定。自荐(他荐)参评作品和人选须进行公示且公示时间不少于5个工作日并填写参评作品推荐表、参评者推荐表。自荐(他荐)参评作品、参评者材料不得向2家以上单位推荐(含2家),一经发现,立即取消参评资格。

12、调整了评委结构。

13、完善小组推荐候选作品相关规定。

14、完善设奖指标调剂的规定。

15、完善对参评者职务等的要求。规定长江系列入选者中担任新闻单位领导职务的新闻工作者不得超过2名;韬奋系列入选者中担任新闻单位领导职务的新闻工作者不得超过3名。

四、关于审核工作

进一步完善审核委员会组成人员选任标准规定;增设审核意见送审环节,强化评委决策作用。

五、关于容错率

同件作品中出现5次以上(含5次)不得获一、二等奖的差错,不得获奖。增加了标点符号的不规范应用不影响文意的,音视频作品中记者、主持人、访谈嘉宾等非原则性口误,数量在3个以内的,不影响获奖。

六、关于违规问题的处罚力度

1、进一步完善参评作品公示规定。

2、加大对违规参评作品相关单位的处罚力度。

3、加大对审核委员、评委私下交易行为的处罚力度。

殷陆军还通报了近两年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评奖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参评作品申报的问题

1、初评程序不规范;2、申报作品人选不在评选范围;3、申报材料不完整;4、申报材料信息不准确;5、有的长江韬奋奖参评人选申报材料虚高,言过其实。

二是报送违规参评作品的问题

1、申报作品与刊播时不一致;2、重新制作参评作品;3、存在导向错与宣传报道口径不一致;4、出现事实性错误;5、存在新闻常识错误;6、存在文字表述错误和标点符号使用错误。

殷陆君认为,对评选工作存在的问题要严肃认真对待,对问题出现的原因要全面客观的分析。他提出,2018年中国新闻奖、韬奋奖评选在即,要坚持目标导向,高标准、严要求,要坚持问题导向,提高工作时效。严格按照评选办法加强审核把关,宁缺勿滥,优中选优,确保推荐报送工作公开公平公正透明,为推出更多优秀新闻作品、更优秀的新闻人做出贡献。(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