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联系我们
讲好战疫故事,新闻人也是“逆行者”
用全媒体报道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
2020-02-08 07:18: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作为记录者、传播者,记者也是逆行者。为讲好战“疫”前沿每天都在发生的可歌可泣的故事,江苏媒体人守望风止雨歇,也留下了自己的战“疫”故事。

全民抗疫 挺身前行

疫情之下,谁都知道要少出门,但作为记者他们却深知,越是此时,越要从第一线传递准确信息,把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传递给一线。

安定人心、指导全局,做好上情下达必不可少。新华报业全媒体时政新闻部千方百计动脑筋,“北京西路瞭望”微信公号2月4日一篇《疫情阻击战之江苏战“疫”观察》首开新河,全面客观地梳理了江苏此次防“疫”抗“疫”情况,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等方面,让全国人民了解江苏在此次阻击战中做出的努力,展现江苏能力、江苏担当、江苏精神。被包括人民日报客户端在内的全国多家核心媒体转载,获中宣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首页推荐。

如何全面“紧”起来,严防输入性风险,是前一个阶段我省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点。对此,“北京西路瞭望”全省首发的《村口被拦,江苏省委书记为何还十分高兴》一文,反映了江苏基层严防的生动侧面,仅公号阅读量就达3.37万,被各大网站头部媒体频频转发,“江苏省委书记进村被拦”一度进入微博热搜前4,并在抖音上大火。

“1月30日之前,即便没人认识,也没有镜头对准67岁的葛巷村村民葛进江,但他每天仍会在寒风中默默值守半天班,不是因为我们记者的介入,才让这些人变得伟大。”新华报业全媒体经济新闻部记者李睿哲1月31日回访了拦住省委书记的葛进江,他感慨说,这是一场全民参与的疫情阻击战,普通人不论岗位职责多小,都在恪尽职守。

“在采访点,我才真正体会到‘众志成城’的内涵。”新华日报社宿迁分社记者徐明泽回忆,2月1日,一张汇款单从泗洪县上塘镇汇到湖北省武汉市红十字会,捐款9900元,汇款单上落款为“退伍老兵”。“这位‘退伍老兵’本来想汇10000元的,但如汇10000元必须有具体姓名、地址等,所以他最终汇了9900元。他的目的很简单,只要能捐到那边,钱能派上用场就行,不需要别人知道是谁捐的。这样的境界不只感动了我,也感动了那么多的人。”

随着疫情的加剧,新华报业全媒体经济新闻部记者梅剑飞、赵伟莉、洪叶、颜颖等主动从外地老家赶回采访一线。2月1日,梅剑飞驱车回宁路上,就到宁连高速南京出口停车采访,又转到G36高速省界疫情查控点等地探访交通疫情管控到底做得怎么样,当晚回家即写了《交通运输防控,“一断三不断”》。此后几天,接连到省交通运输厅、溧芜高速省界疫情查控点、南京南站、镇江等地探访,接连采写多篇稿件。梅剑飞说,深入一线,才能采访到更多鲜为人知的细节,“看到他们的行动,感受格外深刻,写作时感情也变得充沛”。

战“疫”前沿充盈着这样的感情。大年初五,6人组成的“现代快报武汉战役队”辗转奔赴武汉,他们夜探火神山、雷神山建筑工地,用视频记录中国速度;跟随孙春兰副总理走访社区、查看方舱医院的建设情况,第一时间发回“应收尽收、应治尽治,一个都不放过”的消息;直击方舱医院首批患者进驻……同时,走访武汉街头、采访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和志愿者,共发回全媒体稿件63篇。

疫情暴发后,新华报业全媒体评论理论部迅速反应,及时调整春节报道方案。1月27日报纸复刊以来,每天推出新华时论、江东时评、本报评论员文章等。截至目前,已刊发评论17篇,其中《宁可备而不用 不能用而无备》受到省委表扬。

不能去前线 始终在一线

“疫情来临,我们都是战士。”新华报业全媒体科教新闻部记者仲崇山夫妇对这个忙碌的春节早有思想准备。“我是卫生条线记者,她是一线医护人员。起初,只是抱有一丝侥幸心理,不想承认疫情会来得这么快罢了。”然而,疫情还是快步跑来。大年初一,我省首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出发。可队伍几点出发?从哪里出发?哪些医院派人去?采访谁?联系人是谁?因为假期,没人知道这些。最终他想尽办法,终于联系上了多位采访对象,并及时赶出了第一篇稿件《他们是白衣天使,更是白衣战士》。“那天我手机充了三次电竟然没够用。”这些天,医院、省卫健委、疾控中心、机场轮番跑,有时一天要去几次;采访专家、采访普通医护人员、连线前方队员,每一天都过得很紧张,甚至凌晨结束采访,干脆在省卫健委借宿备战次日采访。

疫情突发,又正逢长假,但全省新闻媒体很快转入“战时状态”。跑省政府条线的新华报业传媒集团视觉中心记者吴胜,忙碌一年后原本计划好好陪陪家人,但疫情让经验丰富的他意识到要随时准备出击。果不其然,大年初一正吃晚饭,通知来了。年初二至今,无论是参加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报道,还是做好省领导到疾控中心、医院、学校、企业、农村、社区、敬老院以及交通卡口检查的报道,吴胜戴着口罩、背着沉重的摄影包和专业相机奔走在一线,把一张张紧张忙碌的脸纳入镜头。一张医护人员抗击疫情的照片,当天交汇点点击量即超过百万。

凌晨3点的省疾控中心你见过吗?过去的十天里,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广播新闻部记者张祖名见过,一次又一次。新型冠状病毒是怎么被检测出来的?聚集性病例都是怎么回事?居家隔离该怎么做?救护车里确诊患者是怎么转运的……因为专家白天太忙,这些权威专家的访谈对话都是她凌晨采访的。你在广播中听到的武汉一线医疗保障的声音,也是她每天在不停连线。通过她的话筒,人们听到了江苏医务人员在前方救治的紧迫,听到了医者仁心,甚至还能听到他们的喘息声,每篇报道既富有情感又极具力量。

在基层奔走的记者,所冒的风险、需要克服的困难并不少。1月29日凌晨,南京市建邺区爱达花园某栋发现聚集性病例,成为南京首个单元隔离小区。“此时条线记者尚未回宁,而我家直线距离不足1公里,关键时刻必须补位。”新华日报社南京分社记者盛文虎瞒着家人前往。采访很顺利,无论是社工、志愿者、物业还是社区医生,每个人的话里都透着感染力。社区医生许小丽工作才3年,她的话让盛文虎记忆犹新:“我天生心大胆子大,这个时候谁也别跟我争了!”

“在这个特殊时期,外出成本和风险都比较高,有时候也会纠结究竟要不要去现场,但事实告诉我,出发的本身,你的报道就成功了一半,那些冒着热气的鲜活材料,电话和微信永远无法抵达。”新华报业全媒体科教新闻部记者王甜说。作为交通记者,江苏经济报记者耿文博这些天也奔走在一线。再过几天,就是妻子的预产期,家里又只有他一人会开车。“医院是医生的前线,新闻现场就是我的前线。”耿文博说,现在缩在家里,会后悔一辈子。大年初五至今,他开车奔波在采访现场。“将来我会告诉宝宝:爸爸曾经奋战在防疫采访的前线。”

“疫情就是命令,现场就是战场。”新华日报社连云港分社记者赵芳这个春节过得一度也很忐忑。赵芳的丈夫由于3名同事相继被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而居家隔离。赵芳仍和分社同事一起,第一时间采写疫情防控报道。2月3日,丈夫解除隔离医学观察,“很幸运,我们一家人都没有被感染,这让我更加全身心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赵芳说。

疫情真的就在身边。新华报业全媒体文化新闻部记者顾星欣,这个春节过得很“孤单”。1月26日深夜落地禄口机场后,因为航班上有发烧的武汉乘客,她与同机乘客被隔离观察。3天隔离,身处新闻现场的职业担当,让她陆续撰写多篇亲历记,记录江苏在疫情防控期间各有关部门周到、细致的安排,展现广大乘客对防控政策的认同和支持,展现“隔离病毒不隔离爱”的大爱,引来包括人民日报客户端在内的多方关注。

创新融传播 传递正能量

融合创新的全媒体传播,为打好这场舆论传播“遭遇战”提供了有力武器。

让群众感到疫情可防可控,需要让他们可见可知。对此,交汇点新闻客户端自主开发了“交互式疫情数据图”,可实时查询全国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死亡病例、治愈病例最新数据,以及全国各省级行政区和江苏13个设区市的具体数字,以表格和图示的形式呈现,一目了然。次日,交汇点新闻客户端又推出功能模块“疫情查询”,用户只要点击图标,可以快速地浏览查询实时疫情,此项功能也是完全由交汇点控股的新华烽火自有技术团队开发的。

菜蔬生鲜供应是群众关心的大问题。为什么超市菜场好像买不到新鲜蔬菜了?扬子晚报紫牛新闻1月28日开始,全省首家开辟出专题移动直播栏目“逛菜场、稳民心”,一周多时间里各地记者深入全省各菜场发回准确的实时报道,滚动提供全省各地菜场、超市的供应情况。截至目前,直播栏目共发表200多篇图片、视频、文字稿件,直播室24小时畅通,在线人数一直稳定在5000多人,累计点击超过300万,提供了大量真实实用的买菜信息,老百姓留言中纷纷表示感谢,也得到了政府保供部门高度肯定。

江苏去年以来陆续建成的一个个县级融媒体中心,成为此次疫情防控宣传报道“大军”中的一支生力军。主播、村民、志愿者、网格员……大喇叭、敲锣鼓、宣传车……快板、三句半、淮海琴书、花船调、知识问答……你能想到的,他们都用上了。

疫情防控,难点在基层、重点也在基层。而来自最基层一线的融媒体宣传队伍,使用各式“土味”又“硬核”的防控宣传在江苏各地遍地开花,让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行动,多了一份更接地气的江苏温度与人文关切。

“阳光再好,也不乱跑”,群众响应号召专心“宅”家,时间久了,亟需缓解情绪、调节气氛。2月1日,新华报业全媒体社会新闻部、视觉中心联合发布“有滋有味宅生活”征稿启事,短短6天栏目已推出十多篇全媒体报道,通过朋友圈广泛传播,为“宅就是为防控疫情作贡献”起到了良好引导作用。2月4日10点,交汇点新闻客户端独家策划,联合钟山风景名胜区带大家“云”游赏梅视频直播,并同步在百度、今日头条、新华报业网等平台进行直播,百余万网友线上赏梅,为“梅好中国”加油,给紧张的抗疫工作增添一丝活泼气息。

本报记者 陈月飞